《白领是怎样炼成的》 第1章 《白领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卞秉彬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isuu.)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每一步职场指导精确到位,从分析“design——新概念炼成白领新型态”入手,在“national——本土资源锻炼成功白领”中开展,给出“action——炼成白领的三大行动法宝”! 序 徐小平 当代中国青年在其学校经历中,普遍缺乏关于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基本教育。 我在新东方的咨询经历中,每天也面对无数迷茫的中国大学生与职场新人,从他们的挣扎中,我痛感由于就业意识、就业知识的匮乏,带给了许多人精神上的苦闷、生活上的贫困以及人生奋斗道路上的不幸。 本书正是切中了“如何跳槽、加薪、升职”这样一些最刺痛现代人神经的敏感话题,给那些在今日商业社会中追求成功的职业白领一些实用的职业思考方法与技术指导,有助于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性选择中,避免职业发展的盲目性。 职业咨询这一概念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受到关注,其实它在国外已经是相当发达的产业。在职业咨询产业化方面,卞秉彬先生及他的可锐公司可说是引潮流之先,是我敬佩的第一批吃螃蟹者。我注意到可锐公司曾经遭到媒体的负面报道,但我更敬佩地看到,卞秉彬先生没有被一次两次的挫折击倒,反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继续从事他信仰的咨询事业。我相信他会越做越好,也相信越来越多渴望职业发展的年轻人,能够从他的咨询中获益。卞秉彬先生在自己“职业”发展上的执著坚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案例, 本书内有丰富翔实的案例以及细致的指导分析,这些都是可锐公司多年咨询实践的宝贵结晶。现在汇成这本著作,让更多读者获益,我对他们表示祝贺。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也希望本书能促成更多有志者,投身于职业咨询这一具有广阔空间的行业领域。富国强民的梦想,也在于每个国人都能更好地安居乐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将能引领我们走过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 第一章design——新概念炼成白领新型态 什么样的人立足什么样的社会位置,你是白领吗?在白领的世界里能成就你的人生梦想吗?如何才能成为白领呢?被誉为中国职业顾问第一人的卞秉彬先生用多年从事职业顾问时遇到的生动的职场案例告诉你所有的秘密。 一、白领新型态360°大分析 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少年时光便在自我欣赏与自我怜悯中度过。而今在职场打拼,经历生活的洗礼,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愁”以及所谓的“人生百态”。职场中遭遇的酸甜苦辣,早已不是语言能够说得清楚。然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依然鼓舞着人们不懈奋斗。作为高品质生活的有效载体——职业,让无数人“竞折腰”。如果要想玩转职场,成功荣升为高级白领,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职场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白领。 拥有权威和表现力的“老虎”;骄傲自负的“孔雀”;拿着高薪却前途叵测的“支票”;在家庭、朋友、工作等多重生活主题中游刃有余、典雅稳重的“红木”;专业技术过硬却不愿意抛头露面转型管理的“内衣”;对职责范围内事物犹如机器人得到指令反应的“职业机器人”…… 无论是谁,他们都在职场这个大观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是哪一种类型?你又想成为哪一类型呢?让我们透过这一幅职场众生相来了解他们的存在。 老虎型白领——盘踞职场 他们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他们交游广阔,一呼百应;从来不会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住他们,困难横亘在前就跨过去;对他们来说,职场就如手中玩转的地球仪,指向哪里就转到哪里。他们是职场中耀眼的明星——老虎型白领。 他们依靠培养出的权威、较强的表现力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迅速地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向着领导者的方向发展,成为职场中的领袖。 老虎型白领的特点: 自信、敢于冒险、性格强势、积极主动、善于领导与控制…… 案例: daniel,26岁,当年在校内的时候就是风云人物。除了成绩优秀之外,还在于他有极强的号召力。如果谁需要帮忙,他都会热情地给予帮助,于是还在学校时,他身后就拥有了大批的追随者。毕业后选择到一家知名的汽车企业做销售工作,一年以后,他就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并且成为销售主管。当他得知现任经理将要调职的时候,意识到展现自己的时机来了。于是勇于接受挑战,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的人脉等都帮助他抓住了机会,成功获得销售经理的职位,成为公司内最年轻的管理人员。 案例关键词:年轻、优秀、主动、升迁快 看到年轻的daniel仿佛是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这样的成就,不免让人心动。当然,老虎明星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炼就的。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专业技术和能力的修炼 专业知识、人格性情、判断力、责任心与创造力……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就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能力作为这一切的基石更是促使着职业人不断地修炼与促进。管理、决策、社交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组织、运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想成为出色领导者的职业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地学习汲取是获得这些的关键。想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才能,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地联合起来,能够实际的运用是根本。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的人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看到社会上有什么培训班很火爆,就人云亦云也抢着报,最终毫无收益,还得不偿失。 沟通的主动与积极 作为领导者,除了职位所赋予的权力之外,人格魅力的彰显更能够获得别人的拥戴,而且人格魅力所赋予的权力相较于权力本身效果更为持久。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件事情需要团队的协作来完成,一种方法是依靠权力将任务布置下去,一点点地确认进展,追问结果;另一种方法是由于领导者的魅力让团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那么同样的事情,得到的结果可能就会产生差别。 另外,人们总是乐意把领导自己的权力交给自己认为有能力、能够信赖的人,这就需要领导者培养与积淀人格魅力,从而打动他人。那么你如何传达这样的信息,赢得他们的信任呢?沟通! 如果有能力而不为他人所知,实际效用就等于零。同样,有能力但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再高的能力依然无法将你推上职业生涯的顶峰。这就需要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将自己“推销”出去。同时,沟通并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对于职业人而言,也需要学会用行动来沟通。例如帮助他人来解决难题;护卫别人的权益等,这些行动的沟通往往比语言沟通更具有说服力。 行动表现力的扩张 如果你有扎实的执行能力,但是一味埋头苦干就是无法让人感觉到,那么努力锻炼你的“重建现场”的叙事功能,以强有力的行动表现来达到在人们记忆中的扩张。 要成为领导者,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重点不是要你讲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有多少人能够证明。而是如何能通过你做的事情来影响别人,如何真正带动团队发展,实现团队的远景等。这些都需要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以行动实现的效果来渗入别人的大脑,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奇+_+书*_*网|,从而使得他人能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认同你的经验与成绩,也会很快地建立起对你的信任。 立足大局,占据核心 一般情况下,公司战略目标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前途命运。是否能够参与到其中来,将直接影响你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晋升的速度。参入到企业的核心,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重要人物,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老虎型白领因其个人出色的表现力和在工作中培养的主动性、洞察力,善于抓住机遇,也总是能够巧妙跨越障碍,主动出击。当核心出现空档,他们就会立即迎上,把握住机会,加入到核心阵营中。而一些职场人习惯被动地等待伯乐的挖掘,把目标定位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上,以为做好眼前的事就足够,其他的顺其自然,看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实际上是自己缺少发现的眼光以及不自信等等。就这样在等待中将机遇推之门外。 点评: 未来是一个个人品牌的社会,在职场中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仅仅有工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使用政治手段,使周边的一切资源为自己所用,成功打造黄金的个人品牌,这样才能够成为职场中永远的明星。 老虎型白领已然不是许多人通常理解的一种“工作狂”的概念,他们的成功包含着许多科学的成分和因素。中低层人员做事,高层“做人”,老虎型白领深谙“做人”的道理。他们善于利用职场政治的积极作用,让自己积累的资本获得升值,打造出了个人黄金品牌,也抬高了身价。 第2章 红木型白领——走俏中层经理人市场 红木型白领现在已是新兴女性经理人的代言词。所谓红木型白领,就如同红木家具般为家具中的珍藏极品,高贵典雅,实用大方。红木型白领最大的特色在于她们是因为成功平衡了生活和工作的矛盾,从而在职业之路上越来越顺畅。就如同古老的红木,由曾经的珍藏极品,进化到现代家具的高贵典雅,兼具实用功能,所以她们非但没有被市场淘汰,反而成为职场新一族。她们成功经营家庭,同时享受工作,她们集合了管理者才能和女性的所有特质。她们是懂得利用自己优势的群体,做事柔韧,公关能力强,具有多重角色的胜任力和感悟力。所以在中层管理者中红木型白领竞争力大增,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高管的青睐。 红木型白领的工作理念是工作并快乐着。她们是成功的管理者,更是成功的合作伙伴、朋友、上司。红木型白领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注重培养自身职商。职商和智商完全是两回事,高智商的职业人可能并不会得到很好的工作和持续的发展,但是高职商的职业人权变能力和职业成熟度更高。作为“新新职业人”,红木型白领的职商高于一般人,她们完美地将自我个性和气质融入了职业需求之中,从简单工作的束缚中走出来,发挥自己的女性特质,推动工作的开展。 多项数据显示,红木型白领是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者,又同时利用女性特有的性别优势,在企业中起到的核心凝聚作用越来越大。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有作为女性独有的知性美,又兼具作为职业人的权变、管理协调能力。下面讲述的是两个红木型白领在职场中如何游刃有余发挥女性优势的故事。 案例: 知性美带来巨额定单 katherine是一家德国家俱企业的中国执行董事,年薪至少50万。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外企工作,在外企学到了很多规范化的东西,比如说为体现顾客是上帝,整齐的套装都是必备的,以此尊重顾客的视觉,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是必备功课之一。katherine注重职业形象就从那时候开始的,这一点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让她自己都觉得很惊讶。 在一次大型派对中,她独特的着装就引起了一位女士的注意,两人在愉快的交谈之后,成为不错的朋友,后来katherine才知道,原来,这位女士是一家跨国公司的设计师。katherine后来邀请她参加北京新家俱展会,这位女士及其朋友,成为了展会上的亮点,不但下了巨额订单,还在其朋友圈子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katherine说,在职业化的路上,我希望永远保持自己的美丽,这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在这些中层经理人中,典雅有魅力的经理人,更会受到客户和下属的推崇,除了工作之外,她们的知性美更能够提升公司的影响,甚至增加了企业宣传的亮点。 成熟职商推动合作 kate是一家外企的高级主管,年薪30万。她所在的公司,在业务上多与一些国有改制企业打交道,对方企业作为合作中的“甲方”,时常摆些姿态,而且员工也还多保留着“大锅饭”意识,所以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沟通中都存在很多障碍。公司里的很多同事一直在抱怨对方的工作模式,不断用负面情绪表现合作的艰难。实际上,这样的情绪对于工作的开展是完全无济于事的,于是很多人便不理会对方的态度,坚持按照自己一贯的工作模式和作风做事,然而最后结果也不如人意。 kate作为公司高级主管,一方面要平息内部人的怨气,一方面要转变对方的态度,做不好的话,两方面的人都会抱怨她,但是,她充分运用性别的优势和管理手腕,“先攘外后安内”,事情最终圆满解决,双方还因为她的积极协调,尽释前嫌。 kate说,为什么我能够做到,其实很简单,是“职商”告诉我要这么做。在职场中等待和解或者让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这是不成熟的职业人的做法,能改变的只是自己。作为女性职业人可能要做到更加柔韧,润滑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双方的妥协和理解,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对红木型白领来说这并不是很难。 点评: 适应职场未来发展的需要,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来源于对自身的特质的发掘,凡事需细心经营。红木型白领玩转职场的价值体现在:她们不是为了单纯的追求工作成绩,还有对于职业人发展的理想化的一面。虽然她们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她们身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多重角色感,以及对市场的敏感知觉,创造了很多精彩的职场风景。 乞丐型白领——巧妙变通得高职 提起乞丐,往往想到的就是街边、桥洞、肮脏等字眼,殊不知,在乞丐身上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点。作为乞丐,他们往往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哪里热闹,哪里人流多,他们就转换战场到哪里。这样的特质值得职场中的人来学习。据调查发现,21.8%的职场白领因不懂得变通,以为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而固守原有的职位,实际上是不了解市场和自己的价值,所以使得自己离高薪高职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案例: mike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外语系,学的是韩国语。借助在校期间做兼职翻译的便利,他到以前认识的一个老板那里做公司总经理秘书,薪水待遇很可观。在实际工作中,他主要负责进出口、对外招商引资、商务谈判、技术资料翻译等和外国相关的各项业务。因为深得老板信赖,他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他很快熟悉公司运作的业务流程,自己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同期增长。 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多时间,由于他的职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对有发展愿望、有管理欲望的他来说开始变得难以安稳。求变的想法占据了他的思维,他希望通过内部转岗的方式进入企业管理层,但是老板不太愿意他的换岗。考虑再三,mike不顾上司的挽留,还是决定跳槽辞职,去了一家国际知名的韩国航空公司工作。在新岗位,他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相关操作和投资项目的一部分翻译工作,他非常希望通过业务流程的实践,尽可能地学到先进公司的管理经验。 一个月后,mike就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公司即将进行一个项目的投资计划,考虑到可以有机会积累更多大型项目经验,和迫于目前生活的压力,mike选择了留守。但这家集团化的大型公司,日常的外贸业务工作有一套非常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运作模式,这让他感觉到自己就像一条生产线的一名普通操作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整个业务的运作,工作的自主性一点都没有了。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案例关键词: 专业与职业发展方向不符、发展瓶颈、生活压力 工作三到五年,职场中人通常会面临向专业发展还是向管理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解开这个瓶颈,就无法为下一个成功创造打拼的台阶。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并使雇主看到自己的职业含金量。 生活不能成为借口 在mike看来,目前他不仅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又逢他女朋友辞职考研,生活的压力使他不得不考虑现实的经济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因素,自己应该可以从容地进行选择,生活的压力迫使自己不得不做出目前的选择。 众多的职业人不满足现状,希望能够突破目前发展的状态,虽然看到自己所处窘境,但是却无法真正的下定决心。对于他们来说,要解决生活问题是安慰自己的最好借口。从企业定位来看,工作才两三年的白领基本上处于公司操作层面,公司需要他们踏踏实实的基础工作,以便对整个行业、公司本身有更深的理解,逐渐为公司提高效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mike的定位与企业的定位形成冲突,基于生活的理由,使得自己无法做出更合理发展的决断。如果情况长期持续不但无法解决困境,反而会使自己的职业问题越来越糟。 学做职业乞丐寻找市场价值 个人身价的高低将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规律性变化。不要说我们不看重钱,只是我们不为钱而工作罢了,但是钱能够客观反映我们的职业价值走向,让我们随时把握自己的职业脉搏,真正从前途的发展指导“钱”途,达到持续增值的效果! 乞丐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哪里有市场,就转到哪里。职业人要学习乞丐的优势,锻炼自己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寻找自己事业的突破口。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首先要依赖于自己对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自己的观察洞悉能力,乞丐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高,而在于他明白自己的生存环境,更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学做职业乞丐,使自己能够在毫无规律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市场价值,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 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因素当然重要,但是没有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怎么可能保证职业价值的不断增值和财富的积累呢? 竞争力的整合 个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内容,关键是必须找到最优组合,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对个人优势进行整合分析,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3章 职业发展要以个人核心竞争力为轴心,要用自己最“长”的一块板和别人竞争,还要不断增长自己的优势“板”。要结合教育背景以及从业经历,再盘点职业能力模型和专业经验积累状况,在偌大的职场发掘出适合自己的职位切入点。 mike对前途产生迷茫的关键就在于他不愿意在自己的专业(韩语)发展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是也找不到自己正确的职业路线。他的外语技能在向其它专业领域衍生的过程中,获得了市场认可,但是在广阔的行业应用范围内,他简单地把自己的未来锁定在项目管理之上,而诸多公司并没有给他相关的机会,他应该重新估量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 点评: 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是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因为它不能离开我们的人生定位,不能离开我们对自己未来的把握能力和对现实的正面反思,勇敢揭开自己的疮疤,勇敢挑战自我对未来的盲目和无知。对大多数人而言很多看似充分的理由却可以成为让我们逃避一切的借口。解决职业问题需要勇气,它是智慧的前提,是职业人格的基石!做白领从人格开始训练。 “支票”型白领——烫手高薪慎着拿 “支票”型白领,是职场上的异类。很多人拿着超烫手高薪,却在高薪的塔尖上晃晃悠悠,无法心安。 毫无疑问,优秀的人都要寻觅更好的职位,以求更大的发展。薪水是自身市场价值的体现。企业能够拿出这么高的薪水似乎就意味着自己的身价水平,而且,谁愿意将高薪拒之门外?这就使得很多人在没有真实地评估自己、评估企业、衡量企业、不知如何运用自己的价值时就抛出橄榄枝,陷入盲目的高薪追求之中,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埋下隐患。 案例: slio网 那么这样的高薪仅仅是短暂的停留。别以为现在到手的高薪永远都能够握在手中,这种高薪就像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一样,迟早会远离你而去。而且对你未来寻找高薪、高职也抹上了一层黑。因为与自身发展相背离的职业不是你可长期发展的职业对象,之后依然需要面对的是重新选择,重新就业,从而造成职业发展的中断、职业能力的受挫。这些都是短命高薪带来的后果。 自身与企业文化不符的高薪拿不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职业气质,相对来说,选择与之匹配的公司进行发展将如鱼得水,更快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为有利,但如果该企业的文化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等大方向与自身的情况不符,将会给你始终找不到发展方向的困惑。 在寻求一份高薪的职位时,不应将企业的发展目标等同于个人的发展目标,或者将企业的发展目标视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要分清主次,明确了个人的发展目标后,针对这一目标再对企业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与自己的发展目标相符的企业,完成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跃进。 泡沫高薪取不得 有很多的企业单位特别是投资类的资本运作企业,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抛出高薪虚位以待,而当你踌躇满志,想在这一高薪职位大干一番的时候,公司很可能已经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抛弃。因此,对抛出高薪待遇的企业进行客观的分析,谨防企业陷阱给个人职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的信息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自我信息的取证与分析对企业进行评估,才是防止进入企业陷阱的有利措施。 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那么首先要做好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自己的职业气质进行深入地剖析和分解,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炼出来。然后大量补充行业、企业的信息,使行业、企业与个人三者之间的信息进行融解再分离,确保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能够有效正常地进行。这才能够避免毁灭性高薪带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危机,才能够找到个人与职业之间的契合点,更快地提升自我的竞争力。 烫手高薪不好拿 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竞争对手的资源,而花高价把掌握竞争对手资源的人挖过来,相当于高价买断该公司的核心资源,一旦买断完成之后,该人就算是废人,需要进“废品回收站”,一个要进“废品回收站”的人日子怎么能好过呢? sliom就是这样的典型的代表,他掌握着原有公司的客户资源,竞争对手将他挖过去之后,将他的原有资源榨光,而且对于sliom来说,他自身的能力并没有达到能胜任总经理的水平。一个企业是不可能花高工资来养一个与薪资职位能力并不相符的人,如此下去,降低薪水或解雇是早晚的事。 烫手高薪不要放 那么拿了烫手高薪该怎么办呢,就此放下吗?职业顾问专家根据长期对私人职业发展、与行业市场的了解,这样的高薪拿了就不要放手,如果就此放弃回归市场,重新进行选择对他们来说是不利的,招聘企业会对你产生怀疑,再找到高薪职位机会渺茫,甚至可能连工作都不容易找。所以拿了烫手高薪就不要放,也没有机会放。这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要硬着头皮走下去,将烫手泡沫转化为气球,促进自己的职业提升。 解救烫手高薪 解救烫手高薪就是要在被解雇之前达到目前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使自身的竞争力与岗位相匹配。如何来做呢?以sliom为例,sliom要将自己从一个化妆品部门的销售经理,成长为销售总经理。 首先,了解其所在岗位必备的职能,了解企业发展趋势,企业市场的开拓防线,产品受众人群分析等等,使其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作为销售经理所应该知道的事情。 其次,能力的加强与提升。sliom虽然在以前的公司做过化妆品销售经理,但销售是其工作的重点,管理只是一个辅助,所以其管理能力有限。要想不被淘汰,就要进行管理知识的快速补充,充电。 再次,利用已有的优势,赢得时间。作为做销售出身的sliom,在销售方面的经验还是非常足的,所以sliom要利用这方面的优势保持新客户的挖掘,让公司知道你还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为自己其他方面的充电赢得时间。 点评: 高职高薪是现代职业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其价值的体现。但当价格与价值不相对称,价格与市场脱轨时,就要立即注意反省自己拿到的是烫手高薪,并要寻求积极有效的方式去解决。而竞争市场中真正的价值和价格是一个多元组合,既是自我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元组合,同时又是个人回报企业、人才价码、企业支付多元组合。 第4章 “内衣”型白领——大力扩展外部机遇 内衣,穿起来熨贴,舒服,给人安全感,但却是进得了卧室,出不了厅堂。在职场上,也有这样一些内衣型白领,绝大多数人从事技术专业岗位,靠技术能力获得职业地位,靠实实在在的技能打天下。但是现代职场上,内衣型白领们却越来越麻木,他们追求安稳,被暂时的安全感所累,不主动积极,不善于表现自己,缺乏影响力。 专业技能可以让一个人获得职业的发展,但是技能的熟练掌握,专业能力的扎实不见得能够实现职业发展的持续和成功,甚至会造成个人职业发展的瓶颈。事实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职业能力和经验都达到比较高水平的职业人无法突破现状,无法阻止年龄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负面影响。有人想过放弃原专业,可是太多的人因为盲目追求职业转型丢失了专业价值点,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却最后弄得“四不像”失去了竞争力。有人坚持立足专业点,但是却忽视了通用职业竞争力的经营,最终无法在适当的时机实现职业转向,也造成了竞争力的下滑。 根据一项不完全统计数据发现,74%的专业技术人员因为不能在正确的时机或者选定正确的方向进行职能转换、职业转型,造成了此后的职业发展困境。 案例: chard是计算机应用科学专业出身,本科毕业后在一家通讯公司做宽带网络技术管理工作。因为他所在的公司是国有性质,单位里论资排辈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培训体系不够完善,让他这个新人感觉受到排斥。于是仅仅两个月他就离开了该公司。 然后他进入企业管理咨询行业,三年内曾在两家公司任职,主要参与公司的企业管理、企业投资等方面的软件市场分析、项目流程技术支持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chard积累了市场商务专业知识和经验。有it技术背景的他开始对电子商务发生浓厚的兴趣,而这时正好碰到了一家保险公司电子商务部招聘,chard得到了这个机会。经过近一年的实际电子商务工作,他对金融产品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和项目管理已经掌握熟练,可是问题也随着他的专业度的提高而出现——他开始发现公司的核心战略并不在电子商务之上,人员、资金和管理都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求,而且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公司的鸡肋——他开始感觉学不到东西,也没有什么发展晋升空间。公司让他担任项目组组长,其实也是一个3人团队。 他找领导谈过对公司未来电子商务开发的构想,领导曾信誓旦旦地说公司一定在将来把电子商务作为发展核心之一。他也相信公司会重视起这块工作,可是又一年过去了,状况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心灰意冷的他决定离开公司,他把自己的简历投出去,获得不少的面试机会,可是两个月都没能确定满意的工作。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方向?是不是……太多的怀疑和困惑。 案例关键词: 行业背景差异、技术优势、简历反馈少 chard的案例,是职场规律的一种表现。内衣型白领专注技术能力的提高,忽视通用职业竞争力的培养,依靠专业立足点获取更大发展就会遭遇瓶颈问题。这一瓶颈在今天的it职场十分普遍。企业不再把自己所有的it项目外包,而是实行外包内设两种模式统一建立实用系统,也给it专业人士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前景。那么在这种非it企业中的it专业人员如何实现职业发展成为了职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实,无论在何种行业内,专业人才在非专业领域的企业中发展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行业间、领域间的互通性逐渐实现“网络化”。但是这类专业人才如何向高层次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拿chard的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他的发展有三个选择:留在原来的企业里,着重往企业信息管理和cio方向发展——当然,这里还要注意适时地和行业背景紧密挂靠、适时脱离行业背景限制的度的掌握;到其他专业的it公司,成为高级技术人员,然后以技术为依托向咨询分析顾问和项目管理方面发展——行业背景要不断深化;依靠自己积累的资源,独立或者合伙创业。chard是技术出身,但是经过了3年的企业管理、投资方面的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及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出现了新的职业竞争力增长点,具备了基本的职业通用竞争力。但是经过分析发现,他的竞争力因为过于零散而没有出现整合性效能,回报自然就低。 因此,通过chard的案例我们看到,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技术能力优势,但是如果在技术道路走到底,肯定会在某个阶段遭遇瓶颈,而根据研究发现,这样的瓶颈一般发生在职业发展即将进入成熟增长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问题一旦得不到有效解决,时间成本将会十分昂贵,职业价值将会以惊人的速度下滑。所以必须提醒所有像chard一样的内衣型白领需要未雨绸缪,因为这样人才大多数在成熟期之前的快速增长期中技术经验和初级管理经验增长很快,薪资也同期快速提升,这种看似稳定的状态却隐含着潜在的职业发展危机。 点评: 内衣型白领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提高自己的职业附加值,增加自己的职业通用能力竞争砝码。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找到适合你发展的方向。这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它需要专业的信息和资源,并做理性的分析才能达到效果。像chard一样,虽然看起来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经验,但是在电子商务方面没有集中突出的优势,最后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在坚持自己的技术优势的同时,要以此为基础向外延伸。一旦确定了发展方向,就应该努力让自己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孔雀型白领——窜红职场 她们优雅而又坚韧,她们精明并且豁达,干练又不失风情万种;她们做为职场人士做事干净利落、自信沉稳。她们就是出没于现代城市中的孔雀型白领。 案例: bonnie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美丽大方,优雅端庄,骄傲自信的她自进大学以来便追求者如云,然而bonnie有着自己清晰的目标,总是将追求者拒于千里之外,从而被人称为“骄傲的孔雀”。毕业后的她顺利地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家四星级酒店的经理助理。 当然,在她眼中,经理助理始终是个小角色,敢于争取、拥有抱负的她不愿意在这个位置上作过多的停留。她有着自己科学的职业规划,四年是她给自己到达经理位置的极限时间。也只有到了经理这个级别上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明确自己的目标的情况下,bonnie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发展基石,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知识补充等等。后来在一次公司新策划的客服项目中,bonnie脱颖而出,基于之前领导对她工作的认可,bonnie顺利实现了她的计划。 案例关键词: 明确的目标、能力的补充、综合素质的铺垫 bonnie属于通常职场上所称的“孔雀”型白领。她们靓丽、骄傲、自信、独立、镇定;她们用“低调的奢华”、“含蓄的性感”,时刻演绎着“简约的高贵”。她们懂得利用先天的优势,了解后天能力的塑造,最终利用综合的优势,在职场上独占鳌头。 如何将自己成功地打造成孔雀型白领,能够在职场中遨游,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入手。 塑造自信 自卑是工作最大的敌人,自卑使你无法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中,无法激发你的创新与活力,无法让你有勇气去攀越一个又一个的困境,……所以参与到工作中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叩问自己是否自信,并且找回自信。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下定决心去追求自己想做的。 善用智慧 身在职场,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样的时刻不是半途而废,推卸责任,而是要迎难而上。“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职场也是如此,只有经过挫折的洗礼,把遭遇的困难当作一种挑战,才能磨练自己,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善于开动自己大脑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或许只要有一点灵感便能将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不仅要善于面对问题,更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施展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魅力是一种精神力量,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泽,反而在经过岁月打磨后变得愈加耀眼。作为管理者除了使用自身的职责权力让下属能够尽心尽责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下属。权利的制约达到的效果具有时间的限制,而人格魅力的影响却没有限制,达到权利之外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善于沟通是造就魅力的基础,包括与上司、同事、下属的沟通。bonnie充分利用其沟通能力,为自己营造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以及人脉关系,这些都为她成为管理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力作证 工作成绩是衡量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砝码。证明个人杰出的能力,说只是一个方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更重要的是能够有业绩表现在台面上,让别人看见,用实力作证。想作出一番令人羡慕的业绩,让他人认可自己,就要善于决断,勇于负责,敢于创新与开拓;善于研究市场、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帮助企业把脉好发展的航向,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顶住风浪。 第5章 当企业处于危险境地时,能够力挽狂澜,从而顺理成章地达到“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的境地。bonnie之所以能够顺利达到她职业规划的目标,重要的就是她在平时注重积累的基础之上让大家看到了她所创造的实际效益,她给公司带来的直接利益。 点评: 作为职场人士,想要在职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取最终的胜利,除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智慧和自信,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创造奇迹以外,更要将自身的其他资源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工作中的实绩永远是加薪晋升的根本,再利用自己的自信、人格魅力、人际关系等优势,使成功离自己只一步之遥,轻松跨越即可到达。未来的职场决不是靠踏实努力地工作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如果不懂得结合自身其他优势、见缝插针地将自己的各项资源最大化地表现出来,终究会被淹没在变幻莫测的职场风浪中。 职业机器人——职场新一族 很多成功的职业人,如同机器人一样,在经营自己的工作的时候,完全遵从职业需求,他们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积极的职业进取心。但在工作中完全摒弃自我个性和气质,只是如机器人一般接受职业指令,这样不但无法享受工作,还将自己改造成自己并不喜欢的人,这样的职业人,抗挫折能力下降,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迷茫和失去自我|qi|shu|wang|。而成为“职业机器人”就不相同。 什么是职业机器人?职业机器人是一群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职业人,对自己的专业操作极为熟悉,而且已经把自己的个性气质和身心完全融合到具体的职责中去,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们对职责范围内事物的反应犹如机器人得到指令的反应,他们的个性、气质与职业个性要求高度融合。职业机器人是职场最得意的人,是工作圈子中的精英,他们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崇拜。许多发达城市已经步入了专业化竞争的态势,职业人士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职业人士的竞争力,职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职场上一颗颗耀眼的明星。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案例。 案例: 随身带红笔的“老法师” mars在上海新闻界小有名气,在一家综合类报社有五年的编辑工作经验,曾经组织策划过几次大型报道,并获得了好评,被同行亲热地称呼为“老法师”。一次,报社策划有关预防传染病的大型报道,由于几个年轻记者缺乏经验,写出的稿子明显不符合要求,“老法师”从衬衣口袋里掏出红色水彩笔,简单利落,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一篇篇质量上乘的佳作就呈现在眼前。头脑灵敏、行动迅速,被同事戏称为“机器人”。 mars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守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到报社,像机器人一样打开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去几个常去的新闻论坛逛逛,然后开工干活,每天如此,雷打不动。 个人标志。mars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一支红笔,灵感来了,就记录在纸上,或者在需要修改的稿件上涂涂画画。 眼睛犀利。稿子中再微小的错误都难以逃过他的眼睛。 思维灵活。开编前会,他会有很多别开生面的点子。 反应灵敏。遇到突发事件他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侵蚀到客户的内心 alice是一个保险代理人。说到推销保险,在很多人的眼中都可以看到一丝不屑。我想很多人也都有直接将保险经纪人拒之门外的经历,可见保险推销并不易。然而这些在alice眼中都算不了什么。她不美丽,但极具亲和力。第一次与她接触,看到她灿烂而真诚的笑脸,多疑、防备很轻易地就被她拿下,聊工作,聊未来的打算,聊人生的酸甜苦辣……alice总能找到对方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她很快地就能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她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筹划常常能够让对方豁然开朗。她把保险的价值融合到每一次交谈中,不仅仅为推销保险而交谈,而是与对方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解决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客户都成为了她亲密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客户的关系。当然,她也遭遇到不少的失败,但是这些对她而言算不了什么,反而能够激发她更加努力地去面对,去攻克一个个难关。 改变个性成分 joe是个电脑发烧友,为了玩游戏,他很早就开始钻研电脑技术。大专毕业后也就一直在一家公司做网络技术。由于技术突出,找他帮忙的人很多。前不久,“冲击波”突然袭击,许多公司的局域网系统濒临瘫痪,都纷纷请求joe的帮忙。接到电话,他第一时间赶到,并迅速解决了问题。这家公司原来请了好几个做网络技术员工,但是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而joe一来,所有疑难杂症都药到病除。这样的他被人成为“电脑救星”。 眼快、手快、脑快、腿脚快机器人的特征在他身上不一而足。然而这样的职业机器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变就变的,joe过去也很贪玩,可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他就得牺牲一点个人享乐,改变一些个性基因。 职业要求是引导职业机器人行动的唯一标准,职业机器人是以人作为载体进行系统化运作。而在这一过程中,适当改变个人原始个性与职业要求相抵触的部分,是能够成为职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因素。 职业机器人拒绝“软弱” linda坐在hagen-daz靠窗的位子,一边悠闲地品尝着冰淇淋新品,一边欣赏着淮海路上的景致。她今天成为了一名人力资源经理,这是她人生中一大重要时刻,她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她在这家企业已经做了三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了,回忆走过来的路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她经历了兴奋、疑惑、彷徨、坚定。感情上的困扰曾经让她丧失了为职业奋斗的勇气和信念,性格中的过度依赖性曾经让她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现在的工作,但她还是挺过来了,她战胜了自我,事实证明她是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人。 有人说,个性的锻造和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职业顾问要告诉职业人: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为了迎合生存和发展需要去改造、磨练自己的过程,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它是成熟和成功的基础。学做、争做职业机器人就是职业人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过程,只有职业个性和职业风范尽可能地达到职业的需求,才是职场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石。争做职业机器人就掌握了职业成功的先机。 还有人说,没有必要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天生的是最好的。已故艺人张国荣也在《我》中唱道:iamwhatiam,每个人都是造物者的光荣。确实,每个人都应该尽情张扬个性,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也应该看到,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无法坚强地面对人生,性格上的软弱让我们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在对待职业和工作上,人也有惰性,或情绪不稳定,或工作中掺杂了太多的感情因素,有时见树不见林,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有时很难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改变个性中这些不利于人在职业上获得发展的消极和软弱因素是让职业人更加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使职业人获得成功的阶梯,这和张扬个性、走自己的路是不相矛盾的。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但是在对待职业上,他就应该以职业所需的职业个性取代原始个性,让自己的个性和职业要求相一致,艺人有艺人的职业个性,工程师有工程师的职业个性,经理人有经理人的职业个性,他不应该把与职业不相符合的个性因素带到工作中去。而成为一个职业机器人的标志就是学会改变和磨砺自己的个性。 做一个有创造力的职业机器人 做一个职业机器人意味着更加职业化、专业化,这也是中层白领脱颖而出的有效策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担负着企业执行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高层决策者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靠他们最准确、最有效地实施,同时他们还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时刻监督任务进展和完成的效果。中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胜任他们担负的角色,并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进而取得其职业领域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层白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与其在职业领域的成功是成正比的。有意思的是,目前职业市场对中层白领的选择要求,很大程度上除了原有专业资质和相关经验要求外还有对其职业化程度的理解,通常这种评价方式都将在面试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来。 点评: 每个职业人都会有一个必然的人生轨迹:自然人—职业人—职业生涯的三个历程!自然人更强调自我愿景、随心所欲、情商原始,而职业要求给人格塑型,因此进入职业人里程的时候,个性被压制,是一个痛苦黑暗的时期,而最终职业生涯时期的到来就是在痛苦并快乐着的时候获得。 仅仅成为一个机器人也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向高层管理发展的必然瓶颈。因为,仅仅只是不折不扣地完成既定的任务,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作为高层决策者的要求。足够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判断和决断能力、风险承担及预见能力才是作为以策略管理为核心工作职责的企业高层经理人的必备条件。 第6章 而在高度专业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由职业个性回归个人个性,由个人对专业的领悟而后创造性的运用才能成为中层管理人员突破发展瓶颈和高层管理人制胜的关键。 二、资格与资质——炼成白领的导火线 看过职场众生相,再来细看他们的职业资质。 别小看资格与资质的区别,一字之差,对职业发展的作用有着很大的不同。 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经验丰富的职场“老人”无法晋升,遭遇职业的七年之痒。与之相反,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的人中,有近五成人可以顺利进入企业高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如此巨大的反差,本书将通过实际案例剖析其中奥秘。 区分“资格”与“资质”,撑起杆来跳更远 案例: mike今年31岁,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毕业,有着7年的市场管理工作经验。他对日化市场有很好的敏感度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他曾经在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做市场部经理,三年时间内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从排名第三位拉到第一位。但企业文化过于呆板,他觉得受到压抑。正好一家猎头公司为另一家快速消费品外企挖掘人才,他在猎头的帮助下顺利入职。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人性化。他很快适应并融入进去,在这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都非常高,让他感觉轻松、满意,最重要的是他的薪水也增长了近一倍。但是,mike在这家单位工作快两年了,他的职位一直没变,这是最让他不如意的地方。他不是没有争取过,上司对他的工作也十分肯定,且不说,他带的团队的业绩一直保持领先,按照“风水轮流转”的规则,轮也该轮到他了,事实上他的职位一直是雷打不动的。这一点,最让他想不通。为此,他开始寻找一些跳槽的机会,也试着投递了一些简历,让他十分尴尬的是,基本没有十分理想的职位。本来有一个ceo职位,但在双方沟通之后,却不了了之。mike不明白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他的发展。最让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些比他年轻的人,有了高学历拿了一个什么证书就可以做到更高的职位。他有7年丰富的市场经验,这是他最具竞争力的地方,怎么就不能晋升,不能跳高? 案例关键词: 个人与企业文化不符、成绩显著、丰富的经验、无法升迁 mike的困惑在30岁左右的职业人中非常普遍,一般他们都有6、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时他们的职业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无法突破瓶颈。 为什么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会成为职业发展的“赘肉”,成为跳高的“累赘”。这和人们的认识完全不同,很多人都以为,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丰富,更容易晋升,更容易跳上高位。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发现自己跳来跳去,都在同一级别上转悠,更有甚者,由于跳槽策略问题,很多人越跳越不如从前,令人无比懊恼。像mike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其中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根据职业顾问多年私人职业规划经验,对个人生涯发展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职场中人跳槽支招。 “你有什么资格”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有没有资格做到这个职位?”,其实这句话包含很多意思,有时候做一个职位,不但要看你有没有资格,还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资质,资格和资质是这句话两个重要的内涵。 所谓资格,通俗的说是你有没有做过,知不知道这一工作的流程,有没有经验。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验,首先是让别人知道你可以做,然后是你可以做好,这样你才算是具备了申请这一职位的资格。 所谓资质,就是说你懂得其中的理论,知道更高明的办法,但你不一定做过。说明资质最好的证明是你有相关的证书,或者你拥有更高的学历。 资质规律vs资格规律 对研究型和专家型工作,低端职位中,企业更看重你的资质,你需要有相关学历和资质证书,这是此类人才进入该职位的一个门槛。而进入高端岗位刚好相反,你的经验和资格是被看重的。 低端职位中管理型工作一般看资格,看你是否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同样,进入高端岗位,管理型工作看资质,看你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理论以及深入的知识。 根据mike的情况分析,他虽然有过市场方面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且做到相当的职位,但也到达了一个职业发展的瓶颈——他无法进一步晋升。他可能不明白,那些年轻人,做了几年,有了一些工作经验,拿了一个什么证书就可以晋升,进入企业高级管理阶层。其实,他是没有搞明白资格与资质的关系。他认为凭借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市场经验,完全有能力胜任更高层的职位,但是就像我们进入一个行业是有门槛的,进入企业核心管理职位也是有“门槛”的。通过对整个职业经历的分析,mike开始攻读某管理学院的mba课程。三个月后,他仍在学习的过程中,投递出去的简历就有了回馈。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点评: 职场竞争不仅需要我们有漂亮的外表——资质(各种各样的专业证明),同时还需要我们有能沉得住气的资格(专业阅历和经验),资质型人才往往因为认识事物的水平确实缺少系统化的高度,因此所有白领的发展都会遇到该类问题,而所幸的是凡是遇到该类问题的人士都希望得到发展和突破,而不是仅仅为谋生糊口找饭碗的。 事业发展总有几个突破性的关口,就像从量到质的突破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职业发展也如是,当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没有突破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方法和方向是否对头了。进入高位,可能一步登天,也可能一步踩空,但是,只要掌握一些关键的规律,借“势”撑竿,就可以轻松跳上高位。 如何加强“资格”与“资质”的助燃力 知道了资格与资质的区别还不够,怎样将它转化为职场前进的动力,才是最值得你关心的问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手中的证书一大堆,实战经验也很丰富,在公司的表现也是兢兢业业,但是,公司的红包就没有轮到过自己的手中,想晋升更是无望?这样的事实一定让你感到很郁闷。想跳槽,目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又舍不得。“天下乌鸦一般黑”,怕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怎么办? 案例: 选择合适的培训让领子变白 tom最近很烦。公司连续两三次的人事调整都没轮到自己,包括一些出国机会也都没自己的份。按理说,凭实力公司里没几个人可与tom比的。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他是搞财务工作,各种财务方面大大小小的证书可以拿出一堆来。不仅如此,为了今后更大的发展,他还特意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个企业管理的自学考试,并且在去年下半年通过了所有考试。为了了解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每个周末去听课,考了个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书。可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有了更多的知识并没有如预料中的得到更多的提升。他实在弄不懂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烦恼了很长时间。 案例关键词: 人事调整、拥有很多证书、没有提升 tom的知识结构其实很好,但他也学了很多短期内几乎用不到的一些东西。也就是说,有很多培训对他现实工作岗位的提升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可想而知,如果把学那些暂时用不着的东西的时间用来学习对他更有需要的内容的话,他将会发展得更快。 经过深入分析及综合评估发现,tom的沟通能力,确切地说,是当众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与他的职业层次相比,差得很远。据他自己叙说,每当开会的时候,其实他有很多话要说,对某些问题,他也有些自己独特的看法,可是就是说不出来,甚至有时候表现的像是不想说的样子。很显然,在这些经理级人物的会议上,他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这使得老板及同事也很难充分认识到他的价值,更别说他在别的方面能表现得多好了。 充分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后,建议他参加一些当众表达方面培训的短期课程,并让其多加练习。据后来的反映,公司同事对他的看法在参加训练后的短短三个月内有了明显的改善。据说三月份派往香港总部学习的人员名单中也已经有了他的名字。 点评: 职业发展与培训提升向来是相辅相成的,培训太多太少都无助职业的发展,只有选择合适的培训才能帮你在职场上快速提升。有些人有了mba以后未必能行。读了硕士后反而浪费了时间,而有的人唯独缺少mba的资格证。知识的有效性是资格的关键,当中包括:时间性、周期性和准确性。 职场修炼,充电你选对了吗? 伴随着职场竞争的压力,很多职业人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充电似乎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根据可锐职业竞争力的调查显示,高达42%的职业人充电后并没有能够得到实际效用。职业人需要认清自己的问题,是否充电就可以解决自己的困境。 案例: justin从某名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私企做市场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市场策划与宣传,市场调查和研究等。 第7章 五年后,工作职位不错,薪水不错,在这个城市中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面对这一切他并没有满足。看到很多人从国外镀金回来后身价倍增。他也鼓足勇气,卖掉车子,辞去工作,前往英国著名学府去研读mba,两年后学成归国的他,充满信心。 的确凭借着国外留学的背景他进入了一家外企,无论是经理还是董事长对他评价都很高,希望他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他的表现并没有如领导所期待的那样做出成绩。之后他被从市场部调为董事长助理,工作清闲了很多,而且他的所学并没有能够运用上来。之后辞职的他进入一家私营企业,然而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不被部门经理认可,之后又被老总直接在各领导面前被指责能力低、所拿薪水跟能力不吻合,这让他感到受辱,辞职后几个月都不能面对工作的问题,之前的工作经历成为他心中的障碍。 案例关键词: 职业中断、充电、不被认可 职业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职业气质与职业本身不符,二是知识快速地更新换代。两者都会让职业人感觉到自己的职业能力不足,工作时力不从心,感觉跟不上工作节奏,想要学习新的知识。两者的症状相似,然而两者需要解决的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职业气质的问题,那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等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找到与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等相吻合的职业,简单的充电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后者则可以通过培训,接触新的知识来增强自己的理论储备。 职业人在充电时要注意三个相关:时间相关,技能相关,市场认可相关 时间相关:指的是在适当的时间段,拿到的证书要有利自己的发展,掌握好更多的技能,让自己在相关的职位上获得成长。例如经理助理现在去考mba,时机并不成熟,如果现在是经理,那么去考mba就可以为职位提升增加砝码。 技能相关:指的是必须要与自己所在的职位与职能要求相符。念mba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为职业发展增强动力,但是如果证书与职位、职能不相关,甚至没有连带关系,那么读也是白读。例如,土建工程师、设计师去考mba就没什么作用。 市场认可相关:指的是要注重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要注重这门专业在这个学校内与市场认可的结合度。面对mba热潮,很多学校看中里面的商机,不管能力与否,纷纷开出mba培训的招牌。选择时就要避免盲目性,确有所用得到认可才是真理。 那么如何真正来选取充电呢? 1、明确职业规划,选取与今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课程。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后,课程的选取要与今后的职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可以增加自身的职业资质和提升自己能力的课程。比如:有很多人拿了一大堆证书,结果却没什么用,太盲目跟风,就是缺乏规划。isuu書网 2、选取市场所需而又可以增加自身职业资质的课程。 如果你想在某一专业领域发展,却因为缺乏某种资格而严重影响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机会,你就要选取相关的课程。比如:律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等。 3、选取自身能力不足而需要提升的课程。 当认识到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时,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可以提高能力不足的方面的课程,如:感觉自己不会目标管理,就选择目标管理的课程;沟通方面不好时,就选择沟通技巧方面的课程等。 4、充电课程的选择,要防止职业断层,保持职业发展的延续性。 在充电课程的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职业发展的延续性,否则,这种充电带来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不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比如:有很多海归,原来在国内工作的很好,想出国去开开眼界,而没有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专业的选择方面太过随意,回国后,发现给他们薪资就很低,与期望的薪水相差甚远,难以接受,结果“海归”就变成“海待”了。 5、充电课程的选取,要考虑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充电课程的选取一定要考虑到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能太过好高骛远,反而为自己增加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比如:有些大学毕业生刚工作,就想考个mba,在这个阶段还不是很需要,真正需要读mba时,是在担任企业中高级职位时,有更多的实践管理经验,再去读个mba,那就如虎添翼;而在初期阶段,mba只是提高了你的知识面,还谈不上真正提高了你的能力。 点评: 职场充电关系着职业人未来的发展,职业人在职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充电方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充电需要结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定属性,不能统一而定,否则充电不成反被“电”到。而且,经济时代知识的“短命”现象,注定掌握相关知识人被“陪葬”的厄运。所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并且“针锋相对”地学习并积累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相匹配的知识信息,才是不落入知识陷阱的旋涡的竞争关键。 把职场投机变职场投资 工作的问题和困惑是无法逃避和掩盖的,晋升无望,跳槽无方怎么办?感觉工作已经做到了头,明年会涨薪,但是自己已经没有了工作的热情,想换个地方又怕失去眼前的一切;公司情况不太好,上司、下属和同事都纷纷另谋出路,自己还呆在原地“钱”途不保了就傻了;花大价钱考证书、培训,几个月下来学无所用,各方面都不太能够让自己满意,是不是自己成了冤大头。对于职场中沉浮的白领来说,要经营自己,要提高身价,但怎么才能做好投资,一不小心投资很可能变成投机,飞不上枝头,反而跳进了火坑。 案例a: ailsa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在高校当了一年教师,因为对那种论资排辈、媳妇熬成婆的成长模式失望透顶、并觉得自己并不太适合在教育领域发展,于是跳槽到一家国有信托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客户投资顾问及金融产品销售业务,业绩能力十分优异。三年后因为家庭的原因,她又来到上海,通过业内关系在一家国有证券公司任职,除了部分负责以前的职务,她还负责部门内部管理工作。这样的工作一直做到现在。国企独特的稳定性让她根本就放弃了晋升的念头,而且她对于已经做得熟透的工作失去了兴趣,每天上班都像行尸走肉。身边许多同事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都收拾东西走人,在这个敏感的时刻里,ailsa也跃跃欲试,考了很多证书,参加了高价培训课程,可是投出去的简历却石沉大海……等下去还是抓住将来? 案例b: simon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在北京得到了一个外资快速消费品集团公司的录用。北京特有的人文背景、超常的竞争压力对于这个刚刚毕业的外地学生来说都是必须要去不断面对、适应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对simon造成多大的障碍,在经过短时间的适应之后,他的业绩迅速地增长起来,可以说快得让人羡慕,一年的时间他的薪资已达到了4000多元。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工作更加努力,职位也是一路飚升,四年的时间已经升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薪金也到了万元水平。但是过了两年时间,他还是在部门经理的职位上,薪金也基本没有变动。他希望拿到营销总监的职位,但是部门总经理是个外国人,在众多竞争者中自己英语水平一般很难获得认可。为此,simon到一家高级培训机构咨询后花2万元参加了一个有外教的英语学习班。但两个月过去后,他就学不下去了。外教水平一般,上课方式和自己当年考英语四级的时候差不多。他想起自己花的钱就心疼,发誓以后再也不上当。 英语没学好,到好的外企工作没信心,到普通民企工作又有点不甘心,该怎么办才好? 事实上,投机和投资有很大的不同,但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自身做事的目的性,从而混淆两者概念。花钱多的并不一定是投资,正式的“隆重的”的形式也并非触及投资本质,目标不明确的高价培训都可能是投机,而抓住关键,效果明显的才是真正的投资。职业投资效果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律而定,一切围绕职业增值结果而定。 下面是几个投资回报较高的方案供职业白领参考: 一份好的身价“广告文案”回报绝对超值。 面对原单位,一份“煽情”的述职报告是必须 在报告中,首先应就自己对公司的实际贡献有一个正确估计。 自我评估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市场上的行业薪酬标准进行对比,再加上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老板感到你对公司的关心。 需要注意的是,述职报告中可以不必在基本工资上与你的老板直接交锋。由于员工薪金是公司的固定成本,所以提升员工薪金将意味着加重公司负担,在经济不好的年月很难得到满足,因此,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要求加薪。比如,可以要求老板报销你的大部分费用。这些虽然不能让你看到实际的薪水加幅,但实际上是增加了你的收入,或者是要求增加培训、转换工作岗位等。 面对职场,具有“灵魂”的简历将创造眼球经济 六成的职业白领简历都不过关。 第8章 许多人的工作经历“丰富”,简历罗列得让人看了头晕,说得不客气点,几乎就是浪费hr邮箱空间的那种。因为求职信和简历的描述根本无法激起雇主的需求,迷迷糊糊自己想要什么能提供什么都不知道——老板雇佣人才和买东西一样,不会因为东西好就买,满足自己的需求才是关键。因此简历要成为自我营销的第一炸弹。 写简历的前提是,确实能够客观了解雇主的需求,能够发掘并整合自己夺取该职位的核心竞争力。成绩再多也要根据对方需求精简,让别人第一眼就感觉你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拓展销售自己的渠道投资技巧盘点 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除了主动出击外,寻找合适的猎头,加快你的跳槽周期,也是拓展销售渠道的一种良策。 被“猎”是一种很好的感觉。这首先意味着你一定是行业里的精英,是市场中的稀缺人才。而且,被“猎”预示着你可能得到更高更适合你的职位,获得更优厚的薪酬(比原来增加15%以上)。猎头,带给你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而如何与猎头打交道,无异于一场投资技巧盘点。 案例: peter9年期间在三家高科技企业任职,历任业务拓展、项目管理经理(兼并收购、风险投资、商业计划、方案演示、谈判、销售、市场),同时兼风险投资高级顾问,建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担任某it公司项目经理时,负责了公司所有重大项目,积累了很深的人脉关系,在业界也留下了较好的口碑。 2005年8月,peter突然接到一个来自猎头公司的神秘电话,说有一世界500强企业是如何如何地欣赏他的超人才华,有一个更适合他的职位正在虚位以待,并保证提供2倍以上他目前享有的待遇和薪水……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后,peter投到了新公司的怀抱,也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要想被猎头猎中,自身首先要具备一些硬件设施: 首先,作为猎物活动范围必须足够大。 这样与猎头狭路相逢的概率才会大一点,即便猎头不会直接找到你,你留给环境的“气味”也会让他找到你,因为猎头的“嗅觉”一般都是很灵的。就是说你要有丰富的社交圈子,具备比较宽阔的社交区域,有很多朋友,有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口碑,曾经为公益事业做出奉献,这样的人就非常容易进入猎头的视野。 第二,你必须要先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的”,搞得鲜艳点,有个好卖相。 这样的“猎物”才比较对猎头的口味。如果你觉得自己将来能变得“白白胖胖”,但现在还长得比较瘦小,那对不起了,猎头不会感兴趣。或者是你觉得自己现在已经“白白胖胖”了,干嘛还搞得那么鲜艳?!那也对不起了,不鲜艳猎头会看不见。也就是说不光在目前岗位上要做出点业绩来,并且还要会适当地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记住:猎头公司关注的目标永远是正在企业中工作的,并且做出了突出业绩的人才,而对于那些具有潜力却暂时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能力的人却并不太认可。所以如果你尽管很优秀也很有潜力,但是没有恰当表现自己的话,那以后就要学会抓住一切机会来让别人知道你的能力。 第三,猎物还要“合群”。 因为猎头猎取你的目的是要使你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猎头猎取的大部分是本土的国际化人才,要求具有文化适应性。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才好与员工及上层管理者沟通,在中国的外企如果用纯外企的思路和经验,去管理国内的企业是有很大困难的。这就要求候选人不光在业务素质上能吸引人,而且外语能力上要很突出,最起码要做到沟通无碍。 第四,遇到了合适的猎头后,懂得和他们周旋,打太极。 在主动性的引诱中获得猎头的青睐后,还要对自己的下一个职位目标保持清醒。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风险因素,猎头可能根据自己的客户数量起伏进行调整,你极有可能成为某个时期的甩卖商品之一,另外就是为了大单子而把你转手到无法给你带来增值空间的职位上去。所以,如果你不清楚下一个能带来身价提升的工作核心内容和关键性质是什么,不了解自己真正的职业生涯需求是什么,成为市场牺牲品不是没有可能。在搞清自己的实际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在和猎头的周旋中夺取主动权。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猎物要“比较安分”。 对于it行业来说,虽然it行业是一个跳槽率最高的行业,但对于那种跳槽过于频繁,达到一年一跳甚至一年几跳的人,猎头是不会考虑推荐的。因为他们需要对客户负责,不能因为推荐的人而影响公司的品牌和口碑。 所以,如果想被猎头猎中的话,那就先做个“合群的”、“安分的”、“白白胖胖又鲜艳的”同时“活动范围广阔的”猎物吧! 点评: 有明确回报预测的叫投资,投资不一定收得回的叫投机。关键看投入产出比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如果不明白这点,就是投机,所以要想办法弄明白,把投机变成一种投资。 三类投资是烧钱 进入职场几年,在职业上升阶段中,会遭遇成长阵痛。很多白领遇到发展瓶颈、职业天花板,这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这就需要白领不断更新自己,紧跟潮流变化。但更新不是盲目充电,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消化不良”,“烧钱”。 以下三类投资,就是典型的烧钱行为。 天价培训是烧钱 培训学费高昂是培训机构利用消费者心理的一种做法,创造各种花样的课程,提高培训价格,服务却得不到提高。有些费用虽然不高,但服务却无法保证,构成了暴利。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其收费严重脱节。 当然,由于不同层次、素质的消费者对于培训的需求也不相同,对于大部分白领、金领等成功人士,高质量的培训服务符合他们的需求。他们对于培训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就使得培训成本也相应提高,是精品培训物有所值。但是,在某项培训上投入成千上万之巨,对白领自身而言究竟值不值? 事实上,由于各种培训认证的组织机构不同,渠道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因此所需的培训和考核费用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只需要几百元,而有的高达近十万元。白领在挑选培训项目时要记住,高投入并不等于高回报,花了大价钱,不一定学完了就前途辉煌,命运由此改变;而一些价格便宜的培训并不一定含金量就低。决定自己发展前途的,不是培训费价格的高低,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打造自己。 目前培训种类繁多,培训、认证的价格也大多不菲,盲目选择培训项目,不但是名副其实的“烧钱”行为,还可能让自己的工作生活陷入混乱,造成更大的损失。 投资减压也“烧钱” 虽然过着人人羡慕的小资生活,但事实上,他们却“每天连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想问题”,过度的职场压力让他们如何减压? 因为工作的原因,justin每天工作10小时之多,每个月还要出几回差,工资虽比一般工薪族多上几倍,但经常和挥金如土的大款来往,又显得囊中羞涩。现在,他已届中年,进公司时的大本文凭,与现在公司的不少“研”、“博”相比,已经毫无杀伤力,想趁职场淡季学习,又抽不出时间,|奇+_+书*_*网|总担心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就要身退二线。像justin这样被职场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不在少数。在媒体做广告业务的aliece说,每每被压得实在喘不过气来,她就去拼命购物、满街寻美食吃,花钱花到心痛为止。 靠疯狂消费来缓解巨大的职场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形成恶性循环。恰当的减压方式,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都市白领大部分时间在工作中度过,与上司、同事相处的时间,常常超过与朋友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在职场的拼杀中所受到的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和工作会产生极大影响。 emba镀金成“烧钱” 目前,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成为国内很多高级白领津津乐道的话题。 emba的一个令人瞩目之处在于它的“天价学费”。按照国际惯例,emba的学费要比mba高出一倍以上,国家教委对emba的指导价格为20万元。而本土emba的价格也拉开差距,复旦为23万、清华25万,而且这些费用中并不包括出国培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emba课程每月只有3到4天,这样算下来,emba的收费标准约为3000元/天。emba凭什么收费如此之高?有关专家表示,作为针对大中型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开办的emba教育,它的目标学员就决定了这是一种精英教育,不是以普及为目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教学内容都“精英化”,因而授课成本也要高出普通高等教育许多倍。 目前国内emba出现低龄化现象,很多在外企或者处于管理层的年轻白领为了打造金领身价,不惜花费巨额投资,来为自己镀金。但事实上,emba有其特定的适合人群。 国家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适合emba学习。 第9章 在教学模式上emba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结合,因此更适合正在商场实战的高层管理者。 那些工作经验没有达到这一标准的白领,读emba的回报率极低,这无疑于一次盲目的“烧钱”行为。 不可否认,emba的光环与mba相比要光辉和灿烂很多,但是其付出与要求同样也不菲。作为一个理性的职业人,应该认真分析、准确判断是否合适自己才是真理。 附1:emba,读还是不读? 几年前,mba突然在中国火了起来。拥有mba的人在市场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创造了一个个商业领袖的神话,仿佛谁拥有了mba谁就拥有了辉煌的未来。在这之后,emba在全球强劲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大批追随者。 emba教育除了昂贵的学费外,作为非脱产教育,学员在学习的同时,要继续公司的管理,需要在平时工作的基础上每月集中几天的时间来在两年内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 但这并不代表emba的学习会轻松。相反,emba学员要在两年的周末时间完成十几门基础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考评和毕业专题项目报考。 因此,对于已经开始emba学习或正打算学习emba的管理者来说,就读之前需要有一个规划,需要扪心自问: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达到这一目标?实战经验是否具备?是否到了需要重新架构系统理论的时候? 为什么读emba? 与国外知名商学院合作、有业界最著名的教授上课、与商界名流做同学……这些emba学员常常被称为商界的贵族。不菲的付出也往往会带来高额的回报。晋升、涨薪、拓宽职业道路以及获得宝贵的“校友圈”,都是他们所看重的。 ◆突围:打破瓶颈。工作五年,依然是销售主管的位置,看着别人能力并不比自己强,但升得就是比自己快,学历背景是他们重要的筹码。既接受了更广博更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改善思维方式,增强从整体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借助学历背景突破发展瓶颈获得提升,岂不是两全其美? ◆拓展:编织人网。知识可能淘汰,人际关系网络却是一笔隐形的财富。emba是精英群聚的场所,不同文化的碰撞,知识的借鉴,天南地北的人际资源,你的未来,可能就是由于现在的同学而获得巨大的发展契机。高额的学费,老总级的学员,在emba的学员中偶尔碰到财富排行榜上出现的名人也不足为奇。emba的人脉价值也是吸引学员的重要原因。可以想象当社会资源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时,其经济力量不容小窥。 成为这个圈子中的一员,还能帮助这些学员摆脱在商业思考上的孤独感,找到真正的思考伙伴。 谁适合读emba? 在北美,mba是主管一级向部门经理一级跃升的阶梯,emba则是从中层管理者向高层管理者跃进的阶梯。与mba不同的是,emba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各校可以自行决定招生考试录取办法、培养方案、办学模式。 那么,哪些人更适合读emba呢? ◆能力的断档。 “工作时间够长,工作经验也积累了也不少,但是伴随着公司的扩张,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单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了。”一位来自外企的学员说,“但是上课时学到的理论对我如何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很大,每上完一堂课我都可以直接运用到工作中去。”因此,emba适合那些系统知识不够、目前对公司管理力不从心的高层管理人员。 ◆缺少全球化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将企业竞争纳入到全球化的竞争体系中是大势所趋。面对全球化的战略,很多从本土市场拼杀出来的企业管理者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全球化竞争力不足。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纷纷进入,“如果继续以本土化的优势自居无疑会落人之后,所以我必须建立对国际化的市场规律的了解。”私企老总leo说。而借鉴国外运作模式的emba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种需求。 ◆实战经验丰富。 事实上,一些工作年限与管理经验有限,希望以学历背景提高自己的人并不适合读emba,这项课程不会做到对管理知识的全面涉及。相对于mba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emba更注重建立在企业管理实务基础上的交流。如果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基础,那么emba的学习将让你进入不知所云的境地。|qi|shu|wang|“我发现和我这种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学生比,他们上课的时候会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并且观点比我们更实际和深入,(奇*书*网^.^整*理*提*供)老师给的作业也做得更好。”一位学员这样说道。 而自身的资历和经验,也是院方招收emba学员所看重的一点。 读emba,准备好了吗? 听不玩的电话,签不完的字,开不完的会……事实上,身为企业管理层,大部分人并没有大把时间和精力专门去学习,但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应当尽量为自己营造出最好的学习氛围。科学地衡量金钱、精力、时间与学习的关系,才能收到最大的回报。当然,前提是绝不能以放弃健康作代价。 ◆金钱后盾:攻读emba的明显优势是,学员可以边学习边赚钱;而且,多数学员的学费都会得到雇主的全部或部分资助。但尽管如此,近三千元一天的费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担负的,而其高额的学费也是emba引人眼球而又让人望而止步的原因,因此,在做好上学规划的同时,也应当审视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 ◆时间准备:两年的时间完成十几门课程看起来没什么,如果需要将之浓缩在两年的周末时间就值得考虑一下了?所以,你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包括私人生活、工作业务与学习之间的平衡,正处在事业发展期的女性管理者尤应注意。 对于常常会发生突发事件的市场营销部门而言,做好预备方案、放手让下属去做,都是一些值得学习的小技巧。 附2:emba与mba的差别 ◆能力的差别。mba在理论层面探讨较多,适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两三年,应试能力强有志于成为未来的管理者的年轻人。emba更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实际体验相结合,偏重实际运用和可操作性,更适合那些实际管理经验丰富但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企业和政府高层人士。 ◆资质的差别。读mba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一定的工作经验;读emba的学员一般由公司推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实质是一种在职培训,要求8年以上工作经验(4年以上管理经验),它对升至公司中上级而又无mba学位的管理人员很有意义。 ◆师资的差别。mba课程多为国内本校师资任教,多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团队讨论”的教学方式。emba课程全部由海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任教。利用业余时间集中上课,课程内容广泛,更涉及到众多大型企业的案例。 ◆获得的资源的差别。emba班里汇集的是金融、财税、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中高层管理者,这是一个“老板圈”,尤其是一些学员来自不同国家,这种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碰撞会给学员带来极其难得的收获,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和机遇! 三、用优势资源做燃料,炼成成功白领 具有了相关的职业资质及资格,离成为一个成功的白领还棋差一着——那就是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做职场爬升的助推力。 所谓的优势资源,有时看上去并非是显而易见的好事,但如果处理得当,会成为你平步青云的好燃料。也许是办公室斗争的政治潜力,也许是突然出现的职业危机,也许是对薪水的判断把握……甚至,同样的问题摆到年轻白领与资深白领前,都有各自不同的恰当做法。 在你的黄金时代或者白金时代,资源利用你准备好了吗? 挖掘政治潜力,公司高管稳中求生 据研究发现,在高端领域里,高层主管有两种上升途径,三成人靠专业技术优势上升为技术方面的专家,然后从技术+管理的模式进入高层管理;另外七成高层,靠政治潜力走上高职。 政治潜力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扩大权力范围。说白了就是控制各种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为我所用。而只有进入高层,才有整合资源的资格。你是普通员工,或者你处于中层,你要做的是执行,将高层计划好的事情做出来。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团结和协调,但协调不好,责任可能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但在高层就不一样了,每做一件事都是下面的人去做,自己不亲自执行。而下面的人做不好,所有的责任是要管理者来承担的。不能管理好下面的人,没有足够的策略和影响力,是肯定不行的。高管们在整合资源与扩大权力范围方面,与以往相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改变和强势。 第一、体现性格优势 从传统观念来说大多数人的性格分为两类,一部分给人以沉稳大气但欠细心的感觉,而另一部分则给人以谨慎周到但欠理性的感觉。要挖掘政治潜力,就要巧妙地将性格差异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第10章 理性型的性格比较有大局观,适合做规划性战略性的架构工作,但有些高管往往能提出很好的总体思路,却在具体落实上粗枝大叶出现偏差。只有具有过硬的用人之道,把握好抓大放小的尺度,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感性型的人比较细心,擅长做辅助性的工作,做细致的执行工作,事实上这也是对工作能力的考验。往往对这种考验的恐惧,限制了这部分高管进一步获取地位。更高的地位,就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担负更大的责任。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这话也同时说明传统思维的中国人对权力和欲望不高,或者是羞于表现自己的权力欲望。而且,在传统的观念里,权力和欲望是贬义的。如果办公室里有人权力欲望特别强烈,他(她)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公开和人对峙,有几个人有胆不顾办公室舆论的压力去树立这面战旗呢。很显然,这是人性的自我限制,是性格方面的劣势。 但是,现在性格问题有了大的改观,首先市场经济下职场竞争激烈,老板要的是你的能力,而证明你的能力的是实实在在的业绩,是能够拿到桌面上让大家看到的、能够量化的东西,不是舆论能够左右的,也不是你的形象好坏可以影响的,职业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二、职业态度更加开放,管理风格强势 在职场上不断前行的高管,都首先把自己看成一个职业的管理者,没有太多的感性考虑。无论是工作心态还是工作要求方面,都把自己看成一个高速运转的信息管理中心。当取得优秀的业绩时,他们理所当然地得到下属的尊重和老板的认可,容易走上更高的管理层次。 但是我们知道高层不是那么容易做的,高管在工作中表现太高调被称为“霸山虎”。这些成功的高管要做秦始皇,要做武则天,不在乎身后骂名。因为理性考虑,他们总会在得到业绩后得到更理性的评判。除了具备铁腕一样强硬的管理风格,高管们整合高层资源也不在话下,如果说靠精专的专业知识晋升是正面进攻的话,那么利用资源获取高层职位就是迂回战术,效果绝不比正面来得差,因为资源也是竞争力,能够更大程度地获取经济效益,而且省时省力。 风云经理人叶莺曾经是一位政界女将,后进入商界并加盟柯达,现任柯达中华区总裁。从政界到商界,叶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整合其资源,最终促成柯达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成就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叶莺是女性高管中的佼佼者,利用外交方法和手段来推动个人的成功,目标清晰事半功倍。 资源是个杠杆,使的是巧劲,现代职场竞争激烈,你哪一方面有优势,展示出来做为支点,撬动职业发展。靠着过硬的专业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多年的媳妇很难熬不成婆了。 第三、知识储备 在高层中,获得持续的影响力和尊重的是你的学识,靠协调管理并不能服众。最有效的权力来源是专业能力,需要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坚持己见。管理大师杜拉克说,高层管理者固然是一位经理人,同时也该是某一特定职能方面的专业人。 放眼望去,高管中真正学富五车的人很少,很多职业经理人面临繁重的多重角色,使他们放弃了学习,这本质上是放弃了眼界的扩张,没有更高的眼界和高度的知识储备,如何做决策和架构呢?但是在现代职场,高管懂的比下属多,资历和资质都获得了改善,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他们在下属面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是高层管理者永远保持清醒的保证,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情况,更懂得企业市场和产品等专业方面,更清楚管理的细节和强劣势,决策的准确性增强了他的影响力。 成功的高管至少做到了以上三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扩大权力范围,巩固实力,为自己谋得发展,在职场政治斗争中,能够将权力作为一种资源为我所用,是成就事业的顺风船。 处理职业危机,主管轻松晋升高层 职场中谁都不会一帆风顺,紧急情况下,翻个“跟斗”也是正常的事。只是有的人知道翻“跟斗”的技巧,一个“跟斗”过去可以仍旧直立不倒,仰望蓝天;有的人却不然。职场上也会遇到危机,危机处理、危机攻关更需要技巧。而据职业顾问调查显示,职业危机公关能力已经成为主管晋升高层的最大软肋。 案例a: vivian硕士毕业,已工作了5年。目前坐到总经理助理的位置。她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在她的生活中,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她都是认真对待的。她说:做任何事情都是个学习的过程,用心努力过,那些经历不会不留痕迹的。 刚工作的时候,vivian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每个礼拜的工作时间超过70个小时,体力和脑力上都非常辛苦。学校里学到的不过是枯燥的理论,工作中,每天都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领导安排的培训,客户的来访,投诉处理技巧,连打电话接电话都成了学习的内容,这一切都让vivian感到新鲜而富有激情。因此,这份工作带给她很大的成就感,一个月她就是在上司赞许的目光中转正,四个月就升为客户主管,手底下带了几个新员工。 在vivian的概念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都是可以依照原则一步一步解决的。5年过去了,vivian在现在的公司里也工作3年了,在总经理助理的位置上也坐了近两年,职位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看起来,她还是当初那个激情而勤奋的vivian,用她自己的话说,和5年前相比,除了对工作更加应对自如了,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一个月前,总经理因为身体原因离职了,而公司的核心项目正处在关键时期。vivian感到自己又一次升迁的机会来了。她等待这个机会很久了,除了要保持原有的业绩,在工作态度上,和同事及下属的关系上,她都很努力,另外,她转移出部分精力在核心项目的运作上,接替了总经理的大部分工作。公司给予你的职位取决于你对公司创造的实际价值多寡,这一直都是她一路走来制胜的不二法宝。 但是,这一次,vivian遭遇了滑铁卢。正当她为即将来临的晋升暗自欣喜的时候,高层却通知她尽快将总经理工作交接给市场部的经理。这让vivian大惑不解:不论是学历、能力、工作业绩,还是在同事和下属中的威信,她都是高过他的,为什么晋升的是他,而不是她呢? 案例关键词: 学习能力强、错过机会 在职场上像vivian的情况很常见,本来以为自己可以稳坐头把交椅却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抢占先机。vivian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晋升的关头竟有个隐形对手,这就是她最大的失败。更让她搞不懂的是,自己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良好的业绩怎么就败下阵来? 每个人在职业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比如晋升、开拓新市场、转职、跳槽机会等等,但这些机会是否是属于你的、是否对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相关的能力、人脉了呢? 晋升可能性分析: 企业有没有发展,发展中需不需要我这样的职务,企业要的和我有的是否一致。 制造变局应对危机: 要逆反常规,反逻辑地处理问题。反常规反逻辑的手段终究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服务的,所以要充分地了解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来增加解决危机的影响力。 踏空后强制弹跳力: 虽然职位没有升上去,工作也被拿走了,但是自己的工作还是要努力去做,把原有的工作都拿回来。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同时也为跳糟做好准备。 vivian具有5年工作经验,业绩优良,这是一个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工作表现,但是是否说她的这些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呢? 从以上几点可以总结个人职业危机应对的三点策略: 一、管理能力:企业中管理职位和业务职位最大的差别就是,你是否有长远眼光,战略思维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决策判断能力。 二、危机识别能力:当一个人更关注目标而没有注意到周围环境的时候,他可能已经陷入危机而不自知。当一个人处于一定高度的时候,如果不够“亲民”,很可能会丧失对环境的敏感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常常是最后一个知道危机发生的人。要识别危机,就要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处在各种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看周围的事情,尤其是处于管理职位、不得不和人保持距离的时候。 三、上层决策:公司上层的决策最终决定一个人能否晋升,对上“察言观色”决不可少。各种能力具备,说明你可以把工作做好,但是得不到上层的认可,就没有机会进入高层。在现代职场竞争中,如果你仍然“怀才不遇”,那只能说明你的竞争能力还远远不够。中低层人员做事,高层“做人”,看你这个人能否做得眼观六路,八面玲珑。否则,你就无法预测到危机。 案例b: cecilia是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当年毕业的时候,还是计算机人才比较缺乏的时候,找工作还是有机会挑拣一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公司的系统集成部,专业对口,待遇也不错。这份工作做了2年多,cecilia感到了疲倦。 第11章 她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她喜欢计算机的确让很多人吃惊,大学期间,在别人为网络游戏彻夜不眠的时候,她曾经因为痴迷软件设计而废寝忘食,这是很多喜欢逛街及爱读言情小说的女大学生理解不了的。工作之初,她也是因为怀着这样的热情,才让领导对她刮目相看。但是,工作中重复的毫无创新的劳动让cecilia逐渐难以忍受,工作的热情也减退了。 几经考虑,cecilia跳到了一家民营企业做软件工程师。虽然薪水福利上并没有原来好,但这次是遂了心愿了,cecilia重新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在工作上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的,客户的好评让她深深地体会到工作带给她的快乐。当然,这一切也成为她晋升的重要砝码,3年后,她已经升为部门经理,离总经理只有一步之遥了。 年初以来,公司因为牵涉到一起恶意的诽谤,导致很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公司陷入危机,这让高层头疼不已。作为部门经理,cecilia除了对合作客户解释个中原委,尽力保护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之外,工作所剩无几了。 3个月以后,借助主动的反击,形势终于有了变化,媒体上的负面情绪多已经转为同情。月底时间,报纸上的公开道歉终于让这一场危机圆满化解。公司恢复了正常运转,然而,cecilia总经理的梦却破碎了。因为参与这场危机的整个过程,同事jacky给出了重要的反击策略而让老板赏识有加,破格从行政部经理升为总经理。要知道,平时工作中,jacky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引人注意的地方,偶尔还会因为一些私人问题和同事有些小的积怨。这次突然晋升是cecilia怎么也想不通的。 案例关键词: 女孩、计算机专业、企业危机中无法升迁 cecilia的主要问题在于面对企业的危机,她不能采取主动的态度直面危机。没有主人翁的意识。对于企业主来说,这样的人放在企业的高层做管理者,是个很冒险的决定。危机管理不是只有当危机出现了以后才开始的所谓管理,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事jacky的晋升就不难理解了,相对于企业的存亡,内部管理上的高明与否就是次要的了。而在对待这个问题上,cecilia的软肋很明显表现出来,而jacky则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力,变危险为机会。 很多危机都是突发事件,每一个管理者都不可能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工作经验,那么导致一些人能够完美化解危机,而另一部分人却完全乱了阵脚的关键是什么呢? 首先,大题小做了。首先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在职责面前大家要熟能生巧,每个人都要学会处理突发事件,哪怕前台也一样。明白自己的职责,举一反三。 其次,要紧密地和决策层团结在一起。任何企业都有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他们之间都有相互关系。如果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一致,双赢。如果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斥,两方都得不到好处。把握住企业利益的趋向,就等同于把握住了个人利益。管理层要和决策层绑在一起,每天混在一起明白决策层的意图;掌握企业的变化多端的特性,以便随时进行有效的利益关系整合,并从利益关系中找到先机,这才是在危机面前能够得到升机的关键。与决策层在一起就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提示: 专业的危机公关知识必不可少 现代管理者非常注重自身经验、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从大处着手,却不能从小处着眼。大的方向容易确定,但对危机防范不足,即使很小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都会失去控制,功亏一篑。 高层管理不因“责任”而工作 企业中讲究职责分明,权限清晰,但是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最忌讳把责任分得清清楚楚。要能够跨越权限,还要能巧妙地跨越,在危机中,能够“保护”企业的人胜出。 利用“商人品质”,职场权贵巧夺高薪 案例: jason,来自湖北武汉,毕业于国内某重点大学,毕业后来北京找工作,顺利进入一家大型高科技企业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行政助理,七年的打拼和努力,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高级经理人。一年前,公司派他到伦敦培训半年,作为对他的奖励。 讲述自己的职业经历,jason最大的感触是自己的坚持不懈,七年中他没有跳过槽,始终效力于一家企业。这是他感到自豪的地方,现代职场上的诱惑太多,而且能够坚守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但jason显然是一个异数。当然他也为工作牺牲很多的娱乐、消闲时间,但相应的回报却颇丰。他说,自认为并不资优的他是磨练出来的,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除了获取老板的信任,另一方面,多年的经历确实已经让他具备了成功职业人的品质,比如精明、干练、勤奋、坚持不懈等。工作中老板把他看作一个很好的工作伙伴,而非下级或同事,这是对他工作能力的最大认可。 他多年立足职场的原则就是:无法做到讨好所有人,但必须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尽管敌人不喜欢你,但是他会因为你健全的人格和实干的才能尊重你。他常为了一项工作的实施执行同上司争执不下,但几年后旧日上司组建自己的公司,希望挖走几个他觉得可以帮他打天下的主管,其中有一个就是jason。 当然,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创业,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有某种豪情,眼神的坚定说明了一切。他为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磨炼着自己的意志与行为。 职业心理品质的养成对创业实践起调节作用,这也是jason源源不绝的动力之源。研究表明,下列六种心理品质对创业实践影响较大,一个成功的商人都应锻炼以下心理素质。 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 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就要创业,第一步是要走出依附于他人的生活圈子,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因此,独立性是商人最基本的个性品质。这种品质主要体现在:一是自主抉择,即在选择人生道路,选择目标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二是自主行为,即在行动上很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按自己主张将决策贯彻到底;三是行为独创,即能够开拓创新,不因循守旧,步人后尘。 当然,提倡创业者具有独立性的人格,但这种独立性并不等于孤独,也不是孤僻,因为,创业活动尽管是个体的实践活动,但其本质是社会性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配合、协调中发生、发展并且取得成功的。因此,创业者具有独立性品质的同时还应具有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 善于交流、合作 在创业道路上,必须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学会合作与交往。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与周围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增加成功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需要与客户和顾客打交道,与公众媒体打交道,与外界销售商打交道,与企业内部员工打交道,这些交往、沟通,可以排除障碍,化解矛盾,降低工作难度,增加信任度,有助于创业的发展。 敢于行动、冒风险、拼搏、承担行为后果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机会与风险共存;只要从事创业活动,就必然会有某种风险伴随,且事业的范围和规模越大,取得成就越大,伴随的风险也越大,需要承受风险的心理负担也就越大。立志创业,必须敢闯敢干,有胆有识,才能变理想为现实。只要瞄准目标,判断有据,方法得当,就应敢于实践,敢冒风险。对瞄准的目标敢于起步,选定的事业敢冒风险的心理品质又称敢为性。敢为性的人对事业总是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断地寻找新的起点并及时付诸行动,表现出自信、果断、大胆和一定的冒险精神;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往往能激起心理冲动。敢为不是盲目冲动、任意妄为,不能凭感觉冲动冒进,而是建立在对主客观条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总是事先对成功的可能性和失败的风险性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那些成功的可能性大而失败的可能性小的目标。 敢于克服盲目冲动和私利欲望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善于克制,防止冲动,克制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心理品质,它可使人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活动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引起缺乏理智的行为。所以一个人要想创业成功,必须要能做到克制个人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顽强努力 一个商人都是经历了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才走向成功的。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变化,确定正确而且令人奋进的目标,并带领别人战胜逆境实现目标。创业者必须有一颗永远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三心二意,知难而退,或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创业者的恒心、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十分可贵的个性品质。遇事沉着冷静,思虑周全,一旦做出行动决定,便咬住目标,坚持不懈。 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性强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面对市场的变化多端,竞争激烈,创业者能否因客观变化而“动”,灵活地适应变化,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12章 因而,创业者必须以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瞅准行情,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灵活地进行调整。在外部环境变化时,能以变应变。 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还应处理各种压力。能用积极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冷静分析、控制压力,找出原因,缓解压力,甚至消除压力。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勇敢地面对压力,力争将不利变有利,将被动变主动,将压力变动力。 巧用牛刀,中层管理者决胜名利场 人到中年,职场生涯发展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坎,迈过去,就又是一片蓝天;迈不出这一步,将会是前途和“钱途”黯然无光。那些中层管理者在为公司打拼多年后,该考虑如何正确地整合自己的资历看准职业前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个时候如果判断失误会使职业很容易陷入中年困境。 案例: 8年前,mark怀着年轻的憧憬,带着饱满的热情,进了一家国内知名的药业集团公司的保健品分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因为自己是医学专业出身的,mark觉得工作还蛮对口,除了自己对医药领域有很大兴趣之外,他对医药行业的前景也非常看好。8年的时间里,mark从一个一线销售人员,一直做到了现在国内地区分公司销售部经理的位置。在别人眼里mark也算小有所成,可是一次失败的跳槽让他感到前途一片漆黑。 原来的药业集团虽然效益各方面比较稳定,但是因为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垄断性质,mark升到了经理之后,他感到几乎失去了发展机会,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很低,因为没有更多的新的东西补充,mark担心自己的能力停滞不前,又不愿意像其他同事那样混到退休。但是他的跳槽却把他从一个温水池扔到了火坑。 受到另一家医药公司的高薪邀请,mark到该公司担任副总,主要负责市场开拓。虽然他以前的工作主要是销售管理,但是也负责过很多的市场开拓项目,况且自己也对市场策划与管理有兴趣,所以他到这家公司来任职还是信心百倍的。上任半年来他任劳任怨地工作,从组织架构、产品推广方案到销售队伍的建立等等,他倾注了很多心血。正当他期待着市场复苏的时候,和公司上层的一次对话让他失去了所有工作动力。公司首先对他任职半年来销售业绩的不见起色提出质疑,并且暗示他高薪请他过来的核心不是进行什么调整、战略,而是希望他能利用自己业内的资源短期内为公司创造业绩,上层还明确告诉他今后将不打算再在他的调整项目中给予更多投入。mark的心一下子凉到脚底,觉得自己选择这家公司是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同时也很困惑难道自己的价值就只有客户资源和人脉资源?难道自己的管理能力存在问题,或是没有上升空间了吗? 案例关键词: 争取发展机会、职位上升、与企业高层期望不符、跳槽失误 要提高职业含金量,拿到满意offer,应该从以下几点来通盘考虑。 首先要把好职业气质的脉搏 mark正处在向新的管理平台发展的契机,如何选择正确职业方向是当务之急。因为他有可能往销售管理、市场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发展,还能在培训师、分析师等领域涉足,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很大程度上和他的职业倾向性有直接联系。他的职业倾向性适合在销售管理、营销管理领域持续发展,并且有向经营管理发展的潜质。 从工作经验找病理 mark的行业、产品经验,以及他已经建立的稳定客户资源,是企业看好他、最愿意花钱雇他的地方,也是很多职业人一不小心就进入挥发型高薪职位的原因。但是根据对mark相关行业背景和行业动态信息的研究,发现他的经验、资源的分享周期在缩短,如果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挂靠在这些内容之上,恐怕两年内就失去职业晋升竞争力。 抓住核心病症,牛刀用在牛身上 通过对mark职业能力体系的解剖,职业顾问专家构建出他的职业竞争模型,从而挖掘出他潜在的职业价值点。mark的职业能力优势在于:制定公司年度销售规划、预算和执行,制定产品价格策略和销售策略;服务重点客户,发展与协调公司经销商和客户之间关系;整合销售渠道;销售成本管理和回款;有效、活跃地开发销售渠道。这些是他的职业能力优势。但是他有几个模块存在缺陷:建立、组织与管理销售团队实现公司产品销售目标;负责品牌的推广;负责实施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和市场分析,对销售数据分析研究,产品趋势预测。这些地方他的能力还没有锻炼成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他进入更高平台。 根据职业价值点的精确定位,mark开始在整个职场搜索适合他的职位信息,再在信息中按照对方职位描述进行筛选。要知道,工作内容本身才是增值的地方,而非头衔。所以牛刀要用在牛身上,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其长远的价值,不是有机会遇见老虎就用在老虎身上,没机会就用来杀鸡。 锁定了职位目标后,简历关横亘眼前 职业顾问在对公司和职位岗位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职位信息帮助mark修改简历,包括简历中对个人绩效的描述、对技能的表达、对从业经历先后次序的结构调整等等。对每一份简历都专业认真地投入,这样的10份简历要比统一格式的100份、1000份简历来得高效。 13份简历,7个面试通知,和面试官掰手腕的时刻到来了。针对每一个面试机会的辅导紧锣密鼓地开展了:面试官会根据职位要求核心挑战我们哪几块专业能力?如何在云里雾里的刁难问题中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如何和对方交战敏感问题,实现薪资待遇利益最大化? 在不同的面试中,mark记着每个面试过程,对不足改进,对优势更加强化。后来mark几乎变成了面试行家,对付面试驾轻就熟。随着面试的深入,他再也不敢小看面试和简历包装这样的细节。在他的思想中,“做过就是做过,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何须美化”和“包装就是欺骗”的陈腐观念也去之干净。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mark在两周内一举拿到两个offer。就机会选择和成本问题以及个人发展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平衡之后,怀揣满意的offer,mark迈进了职业生涯的新空间。 年轻白领如何掘出黄金时代 从职业发展规律和职场要求出发,年轻白领提高身价建立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建立职业能力构架。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结构是年轻白领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职业顾问在对职业市场发展趋势和职场信息研究的前提下,发现年轻白领职业能力结构存在普遍形式,它主要由动力模型、行为模式和潜力定向构成。 动力模型:职业兴趣倾向性、职业气质属性、职业满意度和职业价值趋向等人本因素是年轻白领工作态度和事业激情的源泉,每个人的职业行为都源于这个动力系统。 行为模式:它包括个人职业经历以及工作过程中的所有行为,现实的事件会折射出个人的一般职业行为模式,里面包含着习惯、态度、思维等丰富内容。 潜力定向:发展前景与个人职业潜力挂钩,如果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很高,就会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释放能量。年轻白领的潜力定向还涉及一个行业(领域)选择的问题。isuu書网 市场眼光与国际化思维将是年轻白领提升职业“卖点”的催化剂 年轻白领必须清楚市场发展规律,随时了解自己所在行业或即将进入行业的产品信息和相关领域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年轻白领的职业目标是把自己培养成市场上抢手的职业经理人,这一职业特性决定着他们随时准备从事企业管理的工作,没有这样的市场眼光将会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越走越窄。当然,一些年轻白领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方面发展,这也同样要求他们必须拥有很强的市场敏锐度。企业要依靠市场生存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令我们意外的是,许多国内的所谓专业人才走了极端,要么过于权重精专,失去了向管理职位发展的机会,要么就几乎脱离市场和专业技术,成为了玩捏管理的“术士”。所以,年轻白领要背靠专业放眼市场,逐渐向管理层发展,站得越高越好。另外,已经市场化的职场也是他们应该关注的核心。职场的变化规律受产品市场变化影响很大,国家政策、国际环境也对职场产生强大影响,年轻白领也因为职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身价“起伏”。因此,在自己准确的职业定位上适时地针对职场做适当调整,对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职场“卖点”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时时用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学习,国际市场观念的形成,国际知名人士成功经验的吸取,都是促使自己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年轻白领“三力合一”掘出黄金时代 权力、能力和竞争力是年轻白领的核心力。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何认识和处理三者关系是每位年轻白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 我们可以发现在年轻白领的市场竞争力中,能力是主要组成部分。 第13章 竞争力是个人能力的市场体现,能力是竞争力的支撑。如果一个白领丧失了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肯定是能力出了问题,不拉响职业警报就会走入职业发展死胡同。自己的职业能力有哪些?潜力在哪个方面?对这些问题必须有个清晰的认识,而且不能脱离市场谈能力。能力的稳定性很强,但是它们的模块能根据市场要求进行灵活组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结构。 能力决定权力 能力的属性决定权力的性质,能力的深浅决定权力的大小。这是职场的基本规律之一。理性的企业权责划分应该以个人能力为标准,权力超越能力承担范围肯定会出现判断失误,权力无法满足能力要求必定会导致人心涣散。因此对于年轻白领来说,不是权力越大越好,一定要避免权力欲望冲破原来的能力-权力平衡状态。否则不仅对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起不到促进效果,万一出现了“权力是能力无法承受之重”的状况,自己的职业生涯必定出现倒退甚至危机。 竞争力是权力的保证 随着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权力越大,风险就越大。当做到企业管理的时候,就必须承担风险,特别是在权力的允许范围内涉及到决策时风险更大。拥有强大的职业竞争力将会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理性、果断。因为竞争力建立在个人能力和市场意识之上,所以决策人可以从自己竞争力中树立信念获取信心。当决策因为非人为因素导致失败,年轻人就需要承担重大责任,并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甚至可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造成中断,或个人行业口碑受损。但无论如何经历过,注重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职业竞争力将成为重新获得权力的保证。 理清年轻白领的“三力”问题,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国内紧缺大量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丰富国际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才,许多年轻白领正在接受“职业化”的洗礼,迎接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为成为职业金领聚集着力量。在我们对国内许多“准金领”的咨询中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对“三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他们长期徘徊在半职业的状态之中。 资深白领如何守住白金时代 资深白领有着现代化的管理观念与技术,接受国际著名企业管理思想的熏陶。所谓资深白领也就是职业经理,他们中大多数人(还有一部分为“高精尖偏”的专业人才)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高薪人员。 职业经理的概念解析: 其一,经理的职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社会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与成就已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 其二,具有经营者职业资格 将其工作视为职业生命,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压力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并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献身精神。职业经理是最资深的白领,他们的存在及其功能的发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他们承担的就是企业(或部门)的直接管理工作,在拥有绝大部分经营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企业的效益责任,职业经理既是企业经营要素又掌握着企业经营要素。就职业特性来说,职业经理对职业的忠诚要高于对企业的忠诚。当他们进入企业时,对职业的忠诚就要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很大程度上,他们更像是职业足球教练,必须随时准备好去接手管理某支球队,而且必须为球队成绩负责。 职业经理的权利 国有企业的董事会不是真正的企业资产所有者,他们只是形式地代理董事职责,而企业的行政主管一般不懂得企业经营。在这个逻辑下,国企总经理的权力与义务显然缺乏管理意义上的明确,责任的不明会导致不负责任,权力的不明则会导致权力失控。所以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不会关注职业经理,至少在现阶段,绝大多数白领不会对处处制肘的国企发生兴趣。就目前的国情而言,新兴的民营企业和合资外资企业,才是职业经理生存和发展的舞台。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三方通过权力机构、决策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了各自独立、权责明确而又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法人治理结构需要职业经理。他们以其英明决策和创新能力激活并保持着企业生命力,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者、修正者。 职业经理属于企业经营管理层,他们也面临手中的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所谓授权,是指份内之若干工作交托下属代为履行,其行为由三要素组成:(1)工作之指派;(2)权力之授予;(3)责任之创造。授权是发挥管理才能的一种有力手段,它的益处在于:(1)授权令职业经理腾出充分的时间从事管理功能之发挥。事实上,上层主管之授权范围占其份内工作的60%~85%,中层主管占50%~70%,下层主管占35%~55%。(2)授权是一种高产率的在职训练。(3)授权可增进下属之归属感。(4)授权能提高下属之工作满足。当然,职业经理还存在授权的心理“障碍”及理由:(1)担心下属做错。(2)担心下属工作表现不满意。(3)担心丧失对下属之控制。(4)不愿放弃得心应手的权力。(5)事事想要躬亲为之。(6)找不到适当的下属授权。 职业经理的能力 通晓任用标准: 重职务但不看轻技能:有些人简历上名片上写的是ceo、总监之类,但由于其原来所在公司规模很小、业务小、市场化程度低等,不可以称之为职业经理,关键是看其技能如何。如沟通能力、管理幅度、思维模型、价值标准、职业理念等。 注重背景也看业绩:有些人持有mba证书、海外留学背景、大公司经理等经历,却未必是职业经理。有些人年纪较轻直接从学校出来、有些人做经理时间很短。公司对资深白领以往的工作业绩比较看重,因为那是个人管理绩效的最好说明,这其中还包括对个人以往工作过程中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考量。当然,在绩效的基础上,每个公司对职业经理的资质也是十分重视的。 因此可以看出,资深白领的职业能力才是企业看重的,而不是学历背景的“花头”。 精湛的业务能力 职业经理毫无疑问应该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以驾驭现代企业这个高度复杂的“机器”。这种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综合体现,而尤以决策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更为重要。 1.决策能力: 今天的时代是所有企业面临不断变化革新的时代,是出了问题而设法解决的时代。企业有技术专家,有智囊群体,他们负责给企业提出多种建议性方案,而经理的职责就是从中进行选择,拍板决断,所以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不为过。如果职业经理缺乏这种决策能力,就难以分辨各种方案的优劣,无法进行准确的取舍,那么,既使他的其它能力再强,也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2.创造能力: 这是一个职业经理的核心能力,它表现为在经营活动中善于敏锐地观察旧事物的缺陷,准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的、新颖的设想,并进行周密论证,拿出可行的方案以付诸实施。通常所说的“人无我有”、“出奇制胜”的招数都基于职业经理的创造能力。 3.应变能力: 应变是主观思维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是人们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职业经理必须擅长“随行而变”。“行”即指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消费对象、竞争对象、协作对象以及经营者本身。只有在应变中造就有利的形势,才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保持竞争优势。他们的观念要紧跟时代步伐,走在市场前头。 优秀的个性品质 任何职业经理首先是以“人”的概念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优秀的职业经理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大写”的人。在品质上他应具备以下条件: 1.理智感是职业经理在智力活动和追求真理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望、兴趣以及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一个有理智感的人,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精神。 2.道德感是职业经理根据企业的行为规范,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能够体现职业经理对企业和职工的强烈责任心,并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密切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保持心理调节力 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同样都是高智商的人,有的成绩卓著,有的一无所成,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个性差异。因此作为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拥有健康的职业心态是必不可少的: 1.自知和自信:自知即自知之明,一个聪明的职业经理往往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善于扬长避短,善于决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这样就能领导企业走上成功之路。自信就是始终对自己抱有足够的信心,保持旺盛的勇气。 第14章 缺乏自信,不敢行动的人,往往都有许多“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奇*书*网^.^整*理*提*供)以此安慰自己,求得心理平衡。 2.意志和胆识:意志坚强、富有胆识的职业经理,能超越世俗,战胜自我,善于在工作中抓住最本质、最有价值的因素,敢于面对权威的挑战,敢于承受舆论的压力,达到一种非常有益的“心理自由”境界。 3.宽容和忍耐:宽容主要表现在对人上,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有过错误的人或反对过自己的人要宽容,一是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不嫉妒。忍耐则更多地表现在对事上,对条件、局势、时间的承受能力上。宽容和忍耐最能体现职业经理素质的高低,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职业经理的理智、自信的心理品质。 4.开放和追求: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必须要心态开放和追求卓越,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在日益膨胀的信息时代持续进取,保持创新的活力。在与同行业、不同行业的信息交流中,完善自我。只有追求卓越,才能使自己领导的团队不断前进。 职业经理的竞争力——充满power的基本素质 威信——科学的权力管理、公平的处事方式、奖惩分明的工作原则,这些是建立威信的唯一途径。用不平等利益来驱使下属,将会在得到部分下属“忠诚”的同时失去其他下属的信任。 法定力——职业经理可借他在组织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其影响力,亦即利用职位所拥有的权力支配下属。 报偿力——资深白领可借提高薪资,推荐晋升,指派优越的工作或给予培训机会,以及根据员工良好的工作表现进行奖励等报偿手段以影响下属的行为。 专家力——职业经理可借自有的渊博知识,丰富的经验,高深的技术与杰出判断力而赢得下属的折服。例如:下属接受资深白领提议的方法办事时,并不一定是因为该方法最有效而接受它,而是因为对职业经理的能力有信心而接受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所发挥的即是专家力。 吸引力——资深白领可借下属对他的尊重甚至是祟拜,设法让下属认同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并且让下属按自己的旨意办事,此时职业经理所发挥的即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定使下属不自觉地行动。 这些基本素质是企业看好职业经理的前提,也是其保住资深白领地位和身价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national——本土资源锻炼成功白领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本土化”的概念也被相应地一再提起。 近两年来的招聘市场明显溢出一股硝烟味:海外兵团纷纷抢滩招聘市场,欲与本土人才一争高低。再加上各地官方、半官方的海外人才招聘团,先后远赴美国、加拿大争夺人才,更为“海归派”进军国内中高层就业市场添加了一把旺火。 但海归派也会碰到职业危机,并非无往不胜,也有不少“海带(待)”急切地想打个翻身仗;而那些了解本土行情、善于把握职业方向的本土“年轻知本家”们也许会比他们更轻松地成为高薪人,同时,在你的同事去海外“修炼”的时候,你大可以觅得良机展露才华搏上位。 本土“年轻知本家”变成高薪人 据职业顾问调查显示,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和大企业中年薪在80万以上的职业人,职业成长周期在8~10年之间,这些人年龄平均在32~35岁之间。他们的资本积累速度比较十年前加快了近一倍。这些人所在的行业,有62%的人处于新兴行业。 一个人的职业确立期在24~44岁之间,也就是说,确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占据了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在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这个年龄周期大大缩短。这就造就了一批年轻的事业成功者,他们大都在30岁左右,年薪百万|奇+_+书*_*网|,或者自己创业,或者处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他们一般都是ceo级别、董事会成员。这群人被时尚、网络媒体称为年轻知本家。他们的特点是,拥有名校或海外留学背景,处于新兴行业,擅长资本运作。 年轻知本家们赚的是新钱、快钱,可能他们不是暴利行业,但是掘到的都是“暴利”之金。抓住新行业的市场空白点,将其转化为商业机会是这些知本家最为擅长的。比如网络游戏在中国形成行业形成产业仅为极短的几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具有敏锐的商业视角、能够创造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盈利模式的人,就为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成长体验、资本)。中国各行各业都有陈天桥式的时势造就的英雄,他们非常好的诠释了什么是暴利,他们是商业社会的信仰者,用他们的理念和商业手段赚到新钱、快钱,随着资本的积累速度的加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社会的传奇。破坏旧秩序,建立新的规则,不按常理出牌是他们的特点。而事实也已经证明,不按常理出牌的往往是牌局高手。 因为年轻,他们充满激情,没有名流大亨的矫情、管理学者的做作,不玩花拳绣脚的功夫,追逐利益,但利益又不是唯一。他们和传统商业领域里的精英们还有一些不同,就是他们的管理思想是和世界接轨的,看看在他们的领导下的白领全都成为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一方面被过劳和焦虑困扰,另一方面他们创造的生产力又是任何以往时代所不能企及的,伴随着激昂的意气风发,引领着整个商业社会的时尚。而年轻的知本家们也正以他们的手腕玩转商业市场。 认清自我,留守变飞升 近年来,出国学习和工作的一些人才,既拥有双向文化背景,没有语言障碍,又了解国内的商业惯例和国外的竞争环境,并具备一定的国内外资源,“入世”后,他们会在国内大有用武之地。 但“海归派”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也并非战无不胜,他们同样会碰到职业危机。而在本乡本土的职场精英,认清自我,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有可能在与“海龟”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利。 案例: ryan是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又考取了计算机系博士,在一家外资软件企业任工程师。半年前,it出身、从国外回国的sam也加盟了该公司。ryan明显感到了来自sam留学背景的压力,因此他不放过在上海举行的任何一次高水平讲座,并且至少两星期就会去书店找寻一本新书来攻读。半年以后,当手拿高资质证书的sam还有点水土不服时,ryan已经成为了上司面前的红人,很快被提升为项目经理,薪水自然超过sam好多。原本期望值很高的sam,在遭到首次信心打击后,感到非常郁闷,难道“土洋”之争,“海龟”竟会败北? 案例关键词: 高材生、本土化、海龟变海带 分析发现,sam一味看重自己曾经拿到的高级资质证书,而没有了在国内继续学习更新软件开发知识的紧迫性。在进入公司后,他主要精力竟没有放在软件开发上,他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与公司员工磨合工作方式,与客户的沟通也很让他头疼。在国外呆了几年的他很注重生活质量,很少加班,也不像许多it人经常更新知识。他认为凭借自己这几年在国外学的东西,应对目前的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与那些国内留守人士、在公司忘我工作的“拼命三郎”相比,sam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在公司工作着,没有任何紧迫感。类似sam这样的海归人士在职场中败北的情况也并不少,他们错误地以为留过学就意味着在职场竞争中十拿九稳,其实不然。 “海归派”未必能威胁本土人才的发展 即使“海归”的人越来越多,海外兵团也未必会冲击本土人才的就业。因为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相比已经大不一样,因此“海归派”回国发展同样也需要了解业界最新信息,寻求职业生涯的规划,为将来的再发展做准备。反观“本土派”,如ryan,他并没有因为sam是“海归”而去盲目崇拜,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力,勇敢地向着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峰攀登。两者的现实状况,不仅可以鼓励“本土派”勇往直前,还给“海归派”一个善意的提醒:在人才市场上讲究的必然是市场规则,那就是看个人的产出效益如何,而不是凭借好听的头衔。 每年进入8月份,出国留学的人已经基本离职了,留下的那个空缺给谁呢?职业顾问专家提醒职场人士,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岗位一般都是从外部招聘,内部人员只能望位空叹,但是中层管理岗位绝大多数都是从企业内部提拔,有些能力、准备跃跃欲试的你,为什么不抓住机会,此时不出头更待何时呢? 据了解,出国留学的职员大多数处在企业中层管理层的岗位上,他们的离开,给同一部门职位较低的同事得以升迁的机会。企业一般都有一定的储备人才,其中又分为长期规划性储备人才和短期阶段性储备人才。前者是企业为了某一岗位有意长期栽培的,在国内很多企业中,这毕竟是少数。但当企业遇到人员的突发性变动时,如果企业没有长期规划型储备人才,这时就不得不启用短期阶段性储备人才来应对。 如何让自己进入企业短期阶段性储备人才的范围呢? 第15章 员工首先应该做一个自我衡量,衡量的标准是:自己现有的职能是否属于空缺岗位的职责范围;现有的职责是否和空缺岗位的职责接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大胆出头,表现自己;二是要和岗位的上级主管沟通,要告诉他,你想得到并能胜任这份工作,理由越充分,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三是和周围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不管升职是否成功,你都需要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当然,这些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所以,职场人士应该及时把握身边人员的出国意向。 海外取经不成佛,回归本土做行家 “海归”变“海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可是“海归”派就业仍然是职场痛痒点,前景不容乐观。许多国内职场人士采用出国工作积累经验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含金量。许多行业在国外的发展远远超前于国内,职业人到国外相关领域里的企业工作,不仅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全新信息对个人原有体系产生的强大冲击还能把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那么到国外积累工作经验就能获取职业成功么?答案是否定的。 案例: julia今年31岁,学建筑设计专业出身。毕业后在大连一家建筑工程公司担任工程师助理,主要面向商业楼盘和住宅小区做设计工作。做了两年后感觉自己在这个专业的发展空间不大,应付工作已经疲于奔命。她在参加了一个短期销售培训之后,转到建筑集团公司市场部做销售工作。不到半年,凭着出色的业绩升到了销售主管的位置。julia在市场销售领域找到了发展空间,当主管的两年间她参加了经理人培训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之后在该公司担任市场部华东地区区域销售经理,一干就是三年。她是个十分努力的人,除了一直努力学习市场专业知识外,英语也从来没有放松过。 一次偶然机会,经朋友推荐和帮助,julia获得了在一家英国管理咨询与培训公司的工作机会,做顾问助理。她想在西欧取取“经”,为回国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做铺垫。一年多国外工作之后,她想回国在企业管理咨询领域寻找发展机会,却不断碰壁。回到上海已经快两个月了,她仍无人问津,自己没像想象中那么受欢迎,“西天取经”没成正果令她十分沮丧。 点评: 到国外参加工作,目的就是想通过工作积累丰富经验,增强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职业含金量,让自己回国后拥有强大竞争力和发展势头。但如果不能在出国工作前对自己进行科学分析和职业定位,不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不了解海外的工作能否在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方面提供足够空间,单纯地以为海外工作经历肯定会让国内企业青睐不已,不仅是取没取到“真经”的事情了,回国的“海归”搁浅就是残酷现实。 职业发展一定要尽早确立核心竞争力,若是不能明确职业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将会失去发展重心。只有切实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发掘和发展才能寻求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做“海带”,“海龟”如何变新贵? 花了大把的银子出去镀金,本指望回来后第一能够提高身价,收回回报,第二也想让自己所学报效祖国,将自己的所学真正地用到实处,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想法是好的,但是有多少“海龟”真正达成了这两个目的呢?据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调研中心的数据显示:高达68%的“海龟”认识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镀金并不如自己所愿能够身价倍增,有些人甚至还不如未镀金前的工作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海龟”要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海带的命运而成为职场新贵呢? 案例: 7个月前,steven捧着新西兰某大学mba学位回国,来到北京求职。他学业优秀,出国前也曾有过2年的外企工作经验,自认为具有职业竞争力。steven向往的工作是管理咨询公司,或者到好一点的公司去做管理。steven在心里给自己订了找工作的“三不原则”:非跨国公司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上班地点非市区不去。然而,7个月来他向心仪的十几家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公司、外企投递了简历,却大都石沉大海,回复寥寥。 仅有的几次面试中,hr对steven“新西兰mba”根本不在意,甚至有的还有些轻蔑和质疑,“你做过管理么?”,“管过几个人?”;有些公司虽然乐意接受steven,欢迎他“来试试”,可开出的薪金远远没能达到steven的期望值,况且公司规模也不大,steven本来也就看不上。 陷入“海待”状态的steven很有些想不通:自己付出大把银子和巨大心血才拿到的mba学位,为何回国后找份工作却这样难。当初出国时,mba在国内很热门,steven辞掉工作拿出积蓄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金字招牌”后可以比较快地提升自己的层次,回国后在职位和薪资上都可以上个台阶。可现在,为什么竟出现这样的情况? 心态和定位偏差导致“海待” steven们之所以不受国内企业欢迎成了“海待”,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分析“海待”群体,眼下像steven这样的mba“海归”成“海待”的确不在少数。 一些原本在国内就没有做过管理工作,只是为了到国外去镀金的“小海归”之所以选择读mba,是因为mba相对于化学、物理、计算机、会计等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专业来说,申请和准备都相对比较容易,加上国外不少高校都在国内大力推广mba课程,因此很多人选择了mba。本来mba是国内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但现在,有人称mba是“两条腿走路”的书柜———一肚子学问但到了实践中很多想法不是行不通就是脱离实际,含金量遭到质疑。同时,这些海归不管留学前的专业是什么,也不管出国前的行业、工作经历是什么,在国外镀了一层金回国后,择业目标却都锁定在跨国公司或知名企业的中层及以上的管理职位,希望从此迈入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行列。然而,现在企业包括跨国公司用人理念越来越务实,管理职位尤其强调实战经验,行不行一切用业绩说话,很多企业感觉mba“太泛了,没有专长”,很多人对行业也缺乏了解,对国内的市场情况也所知甚少,mba学位好比是“空中楼阁”,找不到具体的行业和职位为基础,“steven们”自然就不受青睐。所以说,心态和定位双方面的偏差导致了一些mba海归成了“海待”。 建议: “软着陆”构建个人核心竞争力 像steven这样的留学回国人员,尽快结束“海待”状态的关键是要“软着陆”,梳理个人职业竞争力,并调整定位,告别“万金油”状态。 方案一:“嫁接”出国前后职业资本,寻找专业依托 如果说mba给企业的感觉是“太泛了,没有专长”,那么,如果能把出国前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经历与mba资历相结合,将出国前后的职业资本结合,将有利于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 就拿steven来说,他出国前在国内大学读的是国际贸易,此后又在外贸公司工作了两年,在外贸行当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度和资历,虽然因出国留学而中断了发展,但原先积累的职业资本并未失去,有了mba学位后,继续在外贸行业或相关行业谋求发展不失为一个相对便捷的发展方向。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国前后的职业经历连贯起来,较容易得到用人方的认可,也使得原本“空中楼阁”的mba资历找到了专业和行业的依托。同时,在职位选择上,相信凭借原先的资历加上mba学位,能够尝试应聘中层的管理职位。 方案二:放低身价,转向国内企业或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 想进跨国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也并非没有机会,但如果是经过了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寻觅后仍然得不到机会,那就表明定位和择业目标可能有些问题。这个时候,转向国内企业或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是明智的选择。 海归应多留心经济信息,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或新成立分支公司的情况,多关注国内企业的发展状况,多关心新兴的、或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公司,而不是那些非常知名、在管理方面已比较成熟且定了型的公司。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他们看重的是海归的外语能力和海外经历,能够帮助企业打开视野,协助他们走出国门;而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在人才的储备上相对比较有限,机会也就比较多。 当然,这样的“转向”通常意味着要放低身价,调低薪水期望值。这是因为相比高知名度的跨国公司来说,很多国内企业的薪资水准和各种福利还是会低一些,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同样也是如此。 方案三:破釜沉舟,先干起来再说 对于那些在出国前根本没有工作经验,或是工作经验十分有限的mba海归来说,其mba学位就是典型的“空中楼阁”了,很少有企业会冒险给他们一个管理职位或重要的职位去做,这个时候,最坏的打算但同时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案,是先干起来再说。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行业里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职场,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思考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将来要走的路会看得更清楚。 第16章 等到你在某个行业里做出了业绩,或者是建立了自己的专长,这个时候再考虑职业提升的时候,海归mba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点评: 出国前做好职业规划是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steven的案例值得反思,就像他一样,很多人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并非根据个人职业规划,而是“哪个容易学哪个”。近两年出国学金融、经济、管理、mba的比例相当高,就是因为这些专业相对而言属于比较“宽泛”的专业,国内大学里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这些课程。但经济、管理类专业如果不与实践结合,往往给人“空”、“泛”、“没有特长”的感觉,特别是mba,考生的低龄化更使得他们的含金量缩水,这些人回国后的择业便成了难题。因此,在出国前做好职业规划,也许是避免回国后成为“海待”最根本的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isuu.